本报讯金秋九月,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将*尧镇武大城尧村集体扶贫产业鱼塘里的鱼上市了,村民正在忙碌的捕捞销售,鱼塘边呈现出一派喜获丰收的景象。
9月28日,晨报融媒记者来到武大城尧村鱼塘,看到村民正在鱼塘进行边拉底弦、收网、分拣。而一旁认购者则直接将捞起的一袋袋鲤鱼称重、装车,每个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当日,该村共销售鲤鱼斤,总收入达元。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郭彭飞介绍,村集体渔塘于年6月建成,总投资30万元,占地24亩。年还试养了只大鹅,年5月又投放了鱼苗0斤,有鲤鱼和鲢鱼两个品种,并在鱼塘里饲养着本地鸡和非洲大雁共只。这些预计在入冬前全部出售,村集体总收入可达20万元。
郭彭飞说,期间通过挖掘和改造村里的滩涂水坑,建成了养殖鱼、虾蟹和鹅鸭雁的渔塘,配套建设了农家乐餐厅,今后将逐步实现多元化经营,产权为村集体所有。
看着今年鱼塘可喜的产量、销路向好,郭彭飞有了新的打算。
“目前,上市第一批斤鲤鱼,已全部被认购。年底前可出售1万斤鱼,预计可为村集体增加纯收入5万元。”郭彭飞欣慰的说,今后村里将结合枸杞经济林的红色采摘,鱼塘要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经营的采摘、钓鱼、农家乐等项目,带动全村村民发展致富。
据了解,从年初起,武大城尧村培育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项目建设,先后实施了枸杞经济林示范基地、规模化养殖场、秸秆储运站、渔塘和煊赫杂粮加工厂等5个项目,为村民打开了一条条的致富路。
截止目前,村里发展的产业项目带动了52名村民务工就业,村民在项目中实现打工收入万元,其中长期雇佣村民18名,年工资为54万元。
如今,武大城尧村靠着产业项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户名贫困户都已脱贫致富,年村集体年收入也由原来的空白到现在的40万元。
来源:晨报融媒记者王晓玲
责编:郭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