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压垮年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是ldquo
TUhjnbcbe - 2021/3/26 1:36:00

它来之前毫无预兆,来的时候悄无声息。

来了之后人瞬间就会被难过的情绪淹没,对任何事的冲动和兴趣都突然消失殆尽,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甚至无法集中注意力工作。

你随时随地都可能会情绪崩溃,完全不需要任何理由。

你会开始对自己的人生产生质疑,反反复复地问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忍受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不断做心理斗争,试图破坏身边一切社交关系。

你可能会瘫在床上,整夜整夜地不睡觉,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等天亮,感觉自己是一滩泥,闭上眼睛就可以在床上彻底腐烂。强烈的负面情绪让人失眠,缺少睡眠会带给人更多的负面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如此就走进了一个死循环。这个循环还会附送许多生理问题:

有的人嗜烟酗酒,有的人消极厌世,有的人茶饭不思,有的人暴饮暴食…

它开始从一个心理问题变成无数个生理问题,从方方面面影响你的生活。

如此以往,直到万劫不复。

当人开始质疑自己活下去的意义时,可能就迎来了一位更恐怖的恶魔:自残和自杀倾向。

很多时候它是抑郁症的并发症,并且一旦出现了一次自杀的念头,在今后的人生里、任何一个沮丧的日子里它都可能陪在你身边。

这是好朋友雷子最近给社长讲述的一段真实经历,他几个月前被确诊患有抑郁症。

看过那么多科普抑郁症的文章,但那是社长第一次真正感觉到,对抑郁症这个群体理解更深了。在中国,抑郁症患者人数已经超过了万,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人数高达20多万。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16.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抑郁问题”一旦发展成了“抑郁症”,就不是靠“想通了”或“高兴起来了”能解决的问题。

身边亲友的安慰开导也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应该及时看心理医生。

但愿意主动去做心理诊疗的患者,微乎其微。

外界很多人还是会不自觉地把心理疾病和“脆弱”“矫情”等标签联系起来,又或者认为这是不好的东西,对患者进行侮辱和诋毁。

医院的心理科寻求诊疗之前,原本也有一些心理障碍,但当他去了之后才发现:

那些在心理科候诊室等待的长椅上,和他坐在一起的人,乍一看都是完全没有任何病症的“普通人”。

心理咨询师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心理咨询的效果。在中国,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不到人。而在另一个黑暗的地方,不到块钱就能办10张假的心理咨询师证件。

好的咨询师能成为患者负面情绪的排泄口,而遇到一个滥竽充数的“水货”心理医生,相当于把患者推入另一个火坑。

被心理疾病困扰的年轻人

背后是看不见的痛苦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年轻人生存压力剧增,这些困扰着他们的心理疾病,除了抑郁症,还可能是焦虑症、躁郁症、自闭症等。和心理疾病的对抗,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一着不慎就很可能中途失败。“我也被诊断出有重度抑郁症,在想怎么死比较好。”“谢谢你给我勇气,我现在去死了。”“每天都很烦躁焦虑,忍不住自残,有没有一起约死的?”“不想社交,不想说话,不想呼吸,不如去死。”“烧炭太慢了,有没有更快的?”……

在微博上,每天数以万计的人正写下这些绝望留言,却鲜有人发现。

他们找到已经过世的人的微博账号,并在其微博下留言。

大多数抒发“自杀”、“约死”等负面情绪,这样的微博成为了当代“树洞”。

新浪微博上有数以万计的树洞,这些主人已经过世的微博账号,成为了当代的“网络遗产”,不再有人打理。

而就在前几天,因为重度抑郁症而烧炭自杀的微博网友

江辺洋子的账号,即将成为一个新的树洞。

如果不是她在遗言中公布自己的小号

您身边的废物,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一个看起来这么阳光和热爱生活的女孩,背后是重度抑郁症缠身,每天在坚持不懈地寻死。

在树洞下面表达自杀情绪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16岁到26岁,男女比例是1:3。

精神疾病就像一座高高的金字塔,人们常常
1
查看完整版本: 压垮年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是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