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融媒体平台消息(首席记者张昊文)从新增公交路线到新建人行过街天桥,从为乡村教师发放补贴到饮水安全、新生儿遗传病筛查到急救网络建设……这些大事小事,件件都跟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1月15日,呼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呼和浩特市年重点民生事项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公布了年呼和浩特市14项重点民生事项。同时呼市教育、卫计委、水务、公交、城乡建设五个部门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本部门实施的重点民生事项,这些重点民生事项关系到每个呼和浩特人的重要福利。
数字:实施14项重点民生事项
“新的一年,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通过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按照“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分步推进、集中攻坚、务求实效”的原则,针对全市民生领域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计划投入资金18.9亿元,新实施重点民生项目13个,续建1个。”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文玉在发布会上表示。
刘文玉在发布会上介绍到,这14项重点民生事项分别是:
一是投资12.26亿元用于优化公交幸福网
二是投资2亿元,新建10座人行过街天桥
三是投资1.4亿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及信息化建设
四是投资1.3亿元建设智慧安全呼和浩特工程
五是投资万元给予乡村医生、乡村教师专项补贴
六是投资万元加强市区社区及庭院绿化
七是投资万元新建两个不动产服务大厅
八是投资万元推动农村安全饮水的巩固提升
九是投资万元用于新生儿遗传病筛查项目
十是投资万元,强化医疗急救网络建设
十一是投资万元建设社会保险一网通办综合服务项目
十二是投资90万元创建体育生活化社区
十三是投资87万元建设全市户籍业务一网通办
十四是继续完善便民市场建设
据悉,为确保项目稳步实施,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逐项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并制定了具体对策措施,力保项目如期完成,尽早惠及呼市各族群众。
出行:新建10座人行过街天桥
人行过街天桥的建设,对于保障呼市百姓出行安全提供了保障。对于年人行过街天桥建设,百姓很期待。
对于百姓的期待,呼和浩特市政工程管理局局长张青在发布会上回应称,从年开始,呼市将人行过街天桥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作予以加快推进和完善。目前,呼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同呼市规划局、交管支队和城管等相关单位对腾飞路小学、先锋路小学、旧医院等40余处全市范围内的学校、商圈、医院等人流密集区域进行全面、详细摸排,明确了年完成腾飞路小学等10座人行过街天桥建设,天桥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天桥附近交通拥堵状况,改善城区路网通行能力,保证市民出行安全。
据悉,今后呼市城乡建设委将利用冬休时间加快年呼市人行过街天桥手续办理、招投标以及材料采购工作,为年人行过街天桥的顺利实施和按时完工提供有力保障。
公交:新增公交线路29条
城市公共交通正成为市民出行的第一选择,如何实现让市民从“挤公交到站公交到坐公交”?成为百姓关心的事情。
在发布会上,呼市公交总公司总经理高小平说,年,随着呼市道路工程陆续竣工,公交专用道、专用出口、港湾式公交站点建设完成,呼市公交道路通行条件将获得极大提升。到今年年底,呼市公交系统日均客运能力将达到万人次,公交出行分担率将达到26%,公交平均运营时速达到18公里/小时,二环以内公交站点米覆盖率达到%,主干道平均候车时间缩短到10分钟以内,公交服务水平从“挤公交到站公交到坐公交”的发展理念初步实现。
高小平在发布会上介绍到,为做好“公交都市”验收工作,打造“绿色、便民、利民、平安”四个公交,年内呼市公交总公司将继续购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台;同时,贯彻实施西部城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清零公交线网盲点盲区,解决市民“最后一百米”出行难的问题,全年拟新增公交线路29条,包括常规公交线路4条、快速公交路线7条、社区公交线路4条、学生专线5条、定制或网约公交4条、点对点公交线路5条;并新增“智慧便民候车室”座,使“智慧便民候车室”总数达到座;以及发行青城市民卡20万张,使青城市民卡保有量达到70万张,并继续完善购物、缴费、互联互通功通。
卫计:新生儿遗传病筛查
对于百姓关心的卫生计生问题,呼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冯小红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呼市将开展免费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和遗传代谢病检测。
冯小红在发布会上说,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相对于常规听力学检测,在迟发性耳聋和药物性耳聋的及早发现上具有明显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耳聋基因筛查,可以进一步促进耳聋的早发现、早预防,实现减少耳聋发生的目标。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检测可以筛查出包括氨基酸病、有机酸代谢紊乱、脂肪酸氧化缺陷在内的48种遗传代谢病,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干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此外在满足百姓急救服务需求上,冯小红在发布会上表示,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准备推进呼和浩特市立体智能急救平台项目建设,到年,初步建成平面急救站点布局完善、立体急救(陆、空)门类齐全的智能化院前急救网络,使我市急救体系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主要包括:院前急救智能化指挥管理系统、急诊智能分诊系统、救护车数字化改造、院前急救站点信息部署、基层医疗机构急救工作站装备等。呼和浩特市立体智能急救平台建设将开启首府人民的“智慧急救”新时代,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信息的互联互通,医院的专科救治中心联动,使抢救患者更及时、高效。
待遇:为乡村教师和医生发放补贴
“乡村地区条件艰苦、人才难留,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改善乡村教师待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呼市将从年1月1日起,为旗县区政府所在地以外乡村公办学校、幼儿园在岗教职工,每人每年发放1万元的专项生活补贴,工作未满一年的,根据具体工作时间分月予以补贴。惠及所乡村学校的近0名教职工。”呼市教育局局长吴长春在发布会上表示。
吴长春在发布会上说,下一步,呼市将加强对乡村教师的管理,按照“以岗定补,在岗享受,离岗取消”的动态管理原则,依据考核情况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贴。今后教师到乡村中小学工作,从次月起就可以享受乡村教师生活补贴。为呼市乡村教师发放专项生活补贴,有利于引导教师向乡村地区流动,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激发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对促进城乡教师校长合理交流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将形成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的良好局面,提升基层教育水平。
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乡村医生是关键。对此,冯小红在发布会上表示,为增加乡镇卫生院岗位吸引力和在岗人员工作积极性,实施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专项补贴制度,呼市人民政府从年开始对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在原工资基础上,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专项补贴。
同时,加强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配备和信息化建设,到年为乡镇卫生院配齐必需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即“大三件”设备(数字化DR、数字化彩超、数字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小三件”设备(数字化十二导心电图机、数字化血球分析仪、数字化尿沉渣分析仪),同时推进建设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彩超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会诊和教学等协同服务,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以切实增强基层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方便就医。
饮水安全:涉及3个县区
让百姓喝上干净水,成为呼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中之重。对此,呼市水务局局长李浩书表示,据呼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结合各旗县区农村饮水工程实际情况,今年在清水河县、赛罕区、玉泉区3个县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上述项目计划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其中清水河县工程24处,受益人口人,新增受益人口人,总投资万元。赛罕区足球训练基地饮水工程总投资万元,为跨年度续建工程,年已下达投资万元,年度计划完成剩余投资万元。工程建成后可满足赛罕区足球训练基地及陶卜齐村用水需求。玉泉区桃花水厂改造工程总投资万元,工程涉及玉泉区7个自然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打备用水源、改造输配水管线、水厂及水源设施,解决玉泉区桃花水厂供水工程存在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在发布会上,刘文玉表示,本届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任期以来,始终坚持在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同时,聚焦民生事业短板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民生事项,并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长期坚持。两年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共实施了35项民生实事工程,一大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来源:内蒙古晨报
本期责编:宋彦慧
本期审核: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