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读刘基松风阁记,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
TUhjnbcbe - 2025/7/20 17:11:00
擅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松风阁记》·刘基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风翔舞,离徙蜿蜓,馨辅徘徊。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坝能,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架相摩夏,忽又作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予以问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松风阁在灵峰寺后,刘基《活水源记》中说“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阔”,属于佛门福地。元末刘基弃官归隐,放浪山水间,以诗文自娱,曾经有过恬淡寂寥、逍遥尘外的想法,与很多僧人相交游;但是刘基是一个功名事业心极强的人,生逢乱世,沧海横流,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他曾多次游览会稽山水,写作了《松风阔记》前后二篇,这里所选的后篇,尤为精彩,以设譬神奇、辞章华美而著称。不过,刘基萦绕于心的也许还是对于生命存在价值的终极思考,文中蕴涵了深醒的理趣和禅机。

春日来游,皆遇雨,但闻昼夜涛声,未能尽情领略松风之佳妙;此番来游,盘桓十数日,方才完全领略了松风的神韵和丰姿。阁后之峰,孤拔独秀,已经高出群峰之上;而千年古松又在孤峰之顶,令人顿生“高山仰止”之想,仰视参天翳日的劲松,如同羽幢翠盖俯临头上。如此伟岸的形象,或许就隐含了作者对于超凡拔俗、独立不移的人格精神的期许。

文中着意写风吹松,以栩栩如生的动感而擅美。分两层次写风中的松之姿与松之声。时当正午,阳光明丽,郁郁苍松,傲干虬枝,风吹拂之,天矫作态,如龙飞凤舞;松针茂密,陆离纷披;枝柯交蔽,摇曳婆姿;影落飞檐屋瓦间,黄色的琉璃瓦,浓绿的松树影,映着阳光灿烂,流光溢彩,金碧辉煌,构成了色彩斑斓、美如锦绣的画图。

他写出了绚丽瑰玮的松姿,也写出了日丽中天、前程似锦的人生美梦。以下写松之声,一连用了五个比喻,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吹损笼,此应彼和,和谐悠扬;如骤雨飘洒,清清冷冷,淅沥萧瑟;又如水激崖石,惊涛拍岸,砰然甸然,空谷回响;又如铁马长嘶、驰骤沙场,夹杂着刀剑长矛的撞击之声。

忽而又如草间虫鸣,窃窃私语,幽咽凄清。伴随着这“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的松涛起伏,人们读出了作者的心潮澎湃,他已陶醉在这天籁之中,激情奔放,生命活力跃然骏发。松风之姿、之声,究竟使他感悟到了什么?是龙飞凤舞的雄心壮志?是金戈铁马的沙场豪情?

抑或是风云际会的人生得意?这大概就是被排挤到政治舞台之外的刘基在荒山古寺中的冥想吧?

后段与方舟上人的一段对话,情韵隽永,意味深长。间和尚感觉如何,和尚却说:“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这无异于给作者兜头泼了一颗冷水。作者心不有甘,反话:“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阔,何也?”

回答更是妙不可言,上人笑曰:“偶然耳。”区区三个字,如碾酬灌顶,当头棒喝,唤醒痴迷。原来人世间的一切色相,都不过是偶然的因缘罢了,随风而逝,万境皆空。

其实,刘基的《松风阁记》与苏轼的《前赤壁赋》,其写法是很类似的,僧俗对话,一如主客间答,都是对自我灵魂的解剖——是他思想的两个方面。政治前途的辉煌和迷惘,交战胸中,他内心何曾有过片刻的安宁?他又几曾放弃对于生命终极价值的执著追求,自甘沉沦?这种矛盾的痛苦挣扎,也许就一直伴随他到生命的终结。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刘基松风阁记,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