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快,新,特,靓看兰州新区七年蝶变
TUhjnbcbe - 2025/6/27 11:01:00
北京治白癜风疗效好的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

9月19日上午,由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兰州新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兰州举行,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牢记使命勇担当敢为人先创辉煌——奋力开创兰州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新局面”。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东新回答记者提问。

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兰州新区,并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经过7年多的艰苦努力,兰州新区从“一张白纸”上描绘蓝图,快速发展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丝路新城。兰州新区的发展,高度浓缩为四个字“快、新、特、靓”。

从经济增速讲,地区生产总值从年的39.04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年均增长26.7%。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5%;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9%,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1%,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经济比重大幅提高,全年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从产业集聚讲,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聚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九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规划建设平方公里绿色化工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国家化工产业搬迁转移最佳承接地和新区第一个过千亿的产业。5万吨/年超薄铜箔已投产,20万吨/年高档铝箔、铝合金轻量化轮毂等项目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丝绸之路信息港”加快建设,大数据产业迅速集聚。装备制造高端发展,全国重要的集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基本形成。生物医药势头强劲,初步形成中成药、化学药品、动物疫苗、医疗器械、医药物流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启动建设全省规模最大现代农业公园、示范园、生态循环养殖园,打造15万亩花卉、牧草、中药材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形成百万只羊、四百万头生猪、万头奶牛为主的西部最大种养循环、屠宰冷链基地,树立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新标杆。

从开放步伐讲,已深度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形成“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进境粮食口岸、跨境电商平台等特殊口岸建成运营,常态化开展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木材等进口业务,在全省率先使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信息平台,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外贸易爆发式增长,今年1-8月预计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增长%,其中综合保税区增长%。

兰州新区实行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国资国企、招商服商、农业农村等“八大改革”,打出了一套改革“组合拳”。

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推行“承诺制”“零收费”和并联审批、区域评估、联合验收、代办服务等创新举措。在利企惠企上做“加法”,全方位降低企业水、电、气、暖以及税收、社保、创新等生产经营成本,税费奖励“不来即享”;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出放宽经营范围、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及“容缺登记”等12个方面27条改革举措,“证照分离”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用足用活国家、省市支持新区发展的系列政策,将各类改革创新政策试点率先在新区实施。优化行政管理,构建“新区管委会一园区管委会一镇(街道)”三级管理体制。创新人事管理,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吸引人才快速集聚。

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打造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推动“新区制造”迈向“新区智造”“新区创造”。平台起点高、创新实力强、创新机制活、成果转化快。申请专利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29%。为高科技项目提供“保姆式”代办服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转化科研成果项。

从战略地位讲,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兰州新区从内陆腹地跃居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作为兰西城市群和兰白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座中六联、承东启西,对内辐射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六省区,对外联通中西亚、南亚、欧洲等地区,在国家战略安全中占据重要位置。

从区位条件讲,兰州新区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和阻断腾格里沙漠南移的重要屏障,也是回族、藏族、东乡族等多民族的交融地。交通条件便捷,中川国际机场现有客运航线条、通航多个国内外重点城市,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后客运航线将达条、年旅客吞吐量达万人次;轨道交通5号线快速推进,景泰至中川、中川至白银、兰州市至新区(中通道)等高速公路建成后将与兰州、白银形成半小时经济圈。

大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合理布局商业、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老百姓出行、就医、上学条件更加便利,城市人口承载力不断提升。建设全国最大示范性科教基地——兰州新区科教城,已建成院校7所、入驻师生6.8万人,6所院校加快建设,全面建成后师生将达到15万人,可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高技能人才支撑。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房价保持在合理区间,有效保障各类人员住房需求。

大力实施造林绿化、生态修复和空闲地复绿等生态绿化工程,构建防风林带、城区景观、生态水系、绿廊花海、湿地公园融为一体的生态体系。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生态修复12万亩,城市绿地覆盖率由不足5%增长到35%,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特色小镇和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如今的兰州新区,站在新的起点上,将继续大力实施“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产业崛起”行动,着力打造改革创新先行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产城融合示范区、产业发展聚集地,生态文明样板区、平安和谐宜居地,奋力开创兰州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新局面。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魏娟

图丨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

编辑丨杨倩云

1
查看完整版本: 快,新,特,靓看兰州新区七年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