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体教融合奋进者王凯潇湘晨报
TUhjnbcbe - 2025/6/4 21:05:00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最好 http://www.ykhongye.com/m/

王凯

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政教系(现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

国家高级教练员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

全国中学生“学校杯”十佳教练员

内蒙古政府颁发的体育优秀教练员

年—年全区优秀教练员

年—年全区业余训练优秀教练员

零下20多摄氏度,寒风冷冽的冬天里,刚步入呼和浩特市第十七中学的田径场,远远的就听见王老洪亮的声音,真的让人完全不相信这是一个年近80岁的老人,面色红润,身材挺拔,脚步稳健,说话中气十足。这个老人把一生都奉献给体育教育以及运动科研事业,自年毕业后就开始了自己长达50多年的执教,一生兢兢业业,获得的荣誉证书数量更无法用数字形容。今年已经79岁高龄的他,现在依然奋斗在训练的第一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一定要干下去。”

从顽皮孩童到体育之星,感念恩师的培养

幼时的王老十分淘气,掏鸟窝、翻墙爬树,是学校里的孩子王,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很多老师都认为他是一个无法教好的孩子。但当时的崔文波老师不这么认为,他发现虽然这孩子很淘气,但是却异常聪慧,就引导他参与一些跑步、跳高、跳远等体育运动,没想到短短时间内,他过人的体育天赋便脱颖而出。

进入中学后,王凯又被体育老师杨秉信慧眼看重,让他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篮球、排球以及田径队中。他也凭借吃苦耐劳的坚韧性格,不断强化身体的各项素质,在校内外各种赛事中争取到诸多荣誉。从那时起他也确立了自己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方向——体育教育。

进入大学后,通过对各种专业知识的汲取,王凯对体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在章顺山老师的悉心教导下,训练以及技战术水平都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男子铅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王老学生对他的敬佩和对当年艰苦环境的回忆

雏鹰初鸣显风采,育苗有法正当时

年夏天在学校一次训练导致王凯腰部受伤,中断了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由体育系转入政教系。但由于对体育的热爱,伤好后又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从事体育事业。年,大学毕业后的他来到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土贵乌拉中学任体育教师,兼任田径队、排球队教练。当时学校在体育领域几乎完全空白,运动基础设施也不完善,这样一个几乎让所有人望而止步的恶劣环境,却无法让他内心产生丝毫的退缩。他带领学生开山平操场,伐木造器械,在不给学校带来任何负担的前提下,搭建起最初的训练场所后开始了自己的教练员生涯。

当时全世界的体育运动训练学都处于初级阶段,现在很多大行其道的训练方法还都没有出现,而在大学中学到的很多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存在极大脱节。王凯就一边训练一边总结,疯狂汲取国际最新的训练知识,结合自身的训练效果,不断调整,制定出复合人体运动学的训练方法。最终在他的带领下连续三年为学校夺得全旗中学生田径赛团体第一,排球队在乌兰察布市夺得冠军、自治区第三的优异成绩。

唯坚韧者始能遂其志,苦难为砧锻钢心

年,王凯又转战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体委工作,并着手组建旗业体校。在一片空白的情况下,他与学生们勤工俭学,通过参与当地基建工程获得的工钱购买训练器械,还与学生们一起盖校舍、建操场。就这样两排校舍,米标准跑道操场平地而起,几乎没有占用学校建设经费。短短两年间在他的带领下,体校田径项目便开始连续三年称霸全市中学生田径赛第二的位置。

谢志星荣获男子铅球第一名

平凡岗位用心做,自有不凡显世间

年鉴于王凯一直以来在投掷方面的卓著贡献,被调到乌兰察布市重点体校任专职投掷教练。他凭借自己坚韧的钻研精神,真正开始了自己运动事业的巅峰之旅。他是自治区第一个用旋转式方法推铅球的教练员,他培养的运动员打破和保持了乌兰察布市田径记录达17项之多,9人9次打破内蒙古少年记录,其中队员牛万银在年内蒙第三届全运会上打破少年乙组全国手榴弹、标枪两项记录,牛爱兰年获全国中学生女子铁饼冠军,另外张岩获年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铅球冠军。

王老在为学生讲解训练要领

情系学生送温暖,关怀备至暖人心

王老回忆过去说道“70年代、80年代的物质生活实在是太贫乏了,总也吃不饱,一顿有肉、有白面馒头的饭菜是奢求的。”而当时王老的工资也只有40元左右,他把自己所有的工资都拿出来给队员改善伙食、为生病的队员买药,自己的不够还要把爱人的工资也加上;每当逢年过节时,就好买猪肉、羊肉,让所有队员都到家里吃饭。

王老傾其所有的付出,队员们都记在心间,所以王老每次组建的团队不但坚强团建,而且还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队员们在平时训练时刻苦坚韧,在比赛时更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积极争取更高的荣誉,用以回报王老。

乔羽荣获年自治区中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标枪第一名

多年铸剑,称霸赛场

在王老的悉心教导下,王老带领的队员在自治区比赛中屡获佳绩,他带领的投掷组七运会夺得3枚金牌,八运会夺得6枚金牌,十运会夺得5枚金牌,十一运夺得3枚金牌,十二运夺得1枚金牌,十三运夺得1枚金牌。除此之外王老队员在全国大赛中也获得了可喜成绩,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刘丹女子标枪冠军;全国第一届学校杯谢志星男子铅球冠军、田引莲女子铅球冠军;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乔羽标枪冠军;中日澳田径对抗赛张岩铅球冠军;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刘丹获得女子标枪冠军。

王凯教练的体育生涯记实笔记,从年起记录

既是伯乐又是千里马

王老说教练既是伯乐又是千里马,也要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因而他不但在训练方面成绩斐然,而且在科研方面也为我国体育训练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王老大学时,正处在全世界体育训练学发展的初期,我国当时的运动训练更加落后,为了尽快提高我国体育训练水平,当时的王老就开始与他的恩师章顺山教授进行专项科学研究。参加工作后,王老也不断汲取最新的科研知识,通过与众多教练界的老前辈请教,结合自己在训练过程中总结出的诸多问题与现象,自年在《体育报》发表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后,陆续发表论文21篇,在我国体育科研领域获得高度赞誉,并于年加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成为我国第一批体育科学学会会员,特别是他结合我国传统《易经》理论,总结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训练方法—《中易训练法》,获得内蒙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评出的优秀论文奖,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大放异彩。

刘丹荣获年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女子标枪第一名

已然退休,却从未止步

王老于年退休,而对于他而言,退休不是结束,更像是一个新的启程。退休后年至年依然在体校带队训练,继续自己的训练科研事业,年王老又应邀进入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九中学带领投掷队训练。年至年学校每年会给王老发训练费,在这期间及年停发以后,王老都不曾收取学生的任何费用。

现在依然奋战在投掷教学第一线的他,还在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续写着自己的辉煌,年呼和浩特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初中组团队第一,破呼市中学生男子标枪记录;年呼和浩特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10个冠军,年、年、年连续三届所带队员大多数都进入理想的大学。

呼和浩特晚报以“事业至上奋斗不止”对王老的事迹进行报道

无悔人生路,为国育栋梁

王老看淡名利,没有社会兼职,没有经商营利,而是以纯粹的热情投入到体育事业,从他深情的回忆中我们听到的是热血和激情,从他岁月雕刻过的脸庞上我们读到了对体育的热爱和对体育深深的情怀……为之奉献终生。

他的一生就像他写在他笔记本上的座右铭一样“事业至上,奋斗不止”,他是真真正正把所有都奉献给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人。《呼和浩特晚报》等诸多报纸以“事业至上奋斗不止”为题曾多次对王老的事迹进行报道。

五十多年的耕耘,王老培养出学生有上千人,有很多已经进入学校从事体育事业带队训练,如苏海滨、谢志星、云旭东、吕光兆、李特、赵子睿等,也有考研究生的如苏海滨,张云霞,吕光兆等。

另外王老的学生获得亚洲青年锦标赛冠军2人,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冠军5人,自治区中学冠军79人,先后有名学生被送入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等国内知名体育高校;王老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多名不同等级的运动员,例如健将级运动员2名、一级运动员3名等。

70年代的田径场和现今的田径场

望学校体教结合,体育教学迈入新时代

体教融合这个词我们早已不在陌生,可放在前几年我们都理会不了这个词真正的含义,在体教融合理念还没有大面积的普及下,王老就已经意识到了教育和体育相结合的重要性。他认为,太极讲究刚柔并进,光有柔不行,光有刚也不行,只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从而创建了《中易训练法》,他的学生几乎都是文化课成绩和体育课成绩双优。

王老只是千千万万体教工作者中的一员,但他身上蕴藏着体教工作者共有的师德、教育原则、育人理念。对于目前大力倡导的体教融合,王老说“体育教学要迈入一个新的时代了,有了祖国的重视,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培养出道德修养高、文化素质高、运动水平高的‘三高’运动员,用全能人才的打造实现体教融合的双赢”。

我们的老前辈,晨曦暮霭,他陪伴着一届又一届运动员成长,寒来暑往,他认真平实书写教育人生,敬业奉献,不求回报……这一切,都源于他对曾经青春岁月的美好回忆,源于他对体育的无比热爱,源于心中伟大的教育情怀!他如矗立亘古的灯塔,为运动员指航;他如涤荡灵魂的清风,拂去运动员心中的细尘;他如山间的明月,照亮运动员崎岖的前路;他如喷薄而出的溪流,指引运动员昂首前进,他是爱,是暖,是希望,他便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老教练王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体教融合奋进者王凯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