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法高手文徵明,喜欢书法的都熟悉。他的书法,出自“二王”一路,特别是在小字楷书和行书上,遒劲灵动,非一般功力可为。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文徵明在写小字和写大字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下面这个小字行书《北山移文》,典型的“文氏”书风,颇有些王羲之《圣教序》的感觉。
再看下面这个文徵明的大字行书《进贺帖》,大气,精到,多了写稳重和开张,和上面那个相比,给人的感觉有点不一样。有些网友看了之后说:这不黄庭坚吗?
没错,文徵明的行书,在学习王羲之的同时,还借鉴了黄庭坚的风格。特别是在写大字的时候,这种特点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为什么文徵明会跑去学黄庭坚呢?说起来也有些无奈。
喜欢王羲之的朋友应该能感觉到,王羲之的行书虽好,但是呢,写小了还可以,一旦放大了之后,那种用笔就很难支撑起来了。很多朋友在学王羲之的时候容易发飘,其实,不只你是这样,很多名家高手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比如文徵明。
文徵明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他选择了拜师黄庭坚。首先从用笔上讲,黄庭坚比较沉稳理性,特别是在线条的质感上,我总感觉有些“篆引”的味道。另外,黄庭坚的行书结体开张大气,场面感十足,特别适合用来写大字。
文徵明结体上借鉴了黄庭坚的取势,笔法上加了些许沉稳,这样一弄,写出来的字顿时充满了力量。如果您也想写大字,不妨学学文徵明的这一招,真的很好用。
反过头来,我们说说黄庭坚。
说实话,黄庭坚的行书是非常有个性的,喜欢的人,沉迷其中,不喜欢的呢,总感觉他的线条是软绵绵的,没啥精神头。
其实,即使你不喜欢黄庭坚,也可以去学他。当然了,这种学,只是局部取法,并非全盘接收。比如他的结体,如果你把那种“长枪大戟”的效果学到手,再加上你熟悉的笔法,自然又是另外一种效果。
都说书法要创新,到底如何创新?说白了,也没啥深奥的,就是这里学一点,那里取一点,掺和到一起而已。如果你能把几种风格不漏痕迹地掺和到一起,恭喜你,也算是面貌自出了。
如果您也喜欢黄庭坚的行书,不妨试试黄庭坚的行书经典《松风阁帖》。为了方便大家,我将链接放到下面。
天下墨宝: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宋代行书)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11.7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