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清军屠刀挥舞,考验人性时刻来临,翩翩美少
TUhjnbcbe - 2025/2/21 19:34:00

“白头军”起兵之初,发展迅速,其屯兵长白荡,出没太湖、三泖间,曾三次占领吴江城,并在“分湖大战”,杀敌三千多,斩清中下级军官二十多名,获战船五百余艘。一时声势大振。隆武政权和鲁王朝廷均派人携带“诏书”而来,对吴易加官晋爵,视为中兴大将。

夏允彝的儿子夏完淳和崇祯朝名臣陈子龙也在这个时候加入到“白头军”之中。

可惜的是,吴易误中清嘉善知县刘肃之的奸计,以为刘肃之有反清复明之心,孤身到县衙与刘肃之洽商举兵事宜,落入刘肃之之手,被执至草桥门,不屈而死。

就义前,吴易留下《绝命辞》一首:

落魄少年场,说霸论王,金鞭玉辔拂垂杨。剑客屠沽连骑去,唤取红妆。

歌笑酒炉旁,筑击高阳,弯弓醉里射天狼。瞥眼神州何处在?半枕黄粱。

成败论英雄,史笔朦胧,与吴霸越事匆匆。尽墨凌烟能几个,人虎人龙。

双弓酒杯中,身世萍逢,半窗斜月透西风。梦里邯郸还说梦,蓦地晨钟。

夏完淳惊闻吴易死讯,白服以往,在吴江为吴易起衣冠冢,赋《吴江野哭》祭奠英雄,诗云:

江南三月莺花娇,东风系缆垂虹桥。美人意气埋尘雾,门前枯柳风萧萧。

有客扁舟泪成血,三千珠履音尘绝。晓气平连震泽云,春风吹落吴江月。

平陵一曲声杳然,灵旗惨淡归荒烟。茫茫沧海填精卫,寂寂空山哭杜鹃。

梦中细语曾闻得,苍黄不辨公颜色。江上非无吊屈人,座中犹是悲田客。

感激当年授命时,哭公清夜畏人知。空闻蔡琰犹堪赎,便作侯芭不敢辞。

相将洒泪衔黄土,筑公虚冢青松路。年年同祭伍胥祠,人人不上要离墓。

夏完淳幼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九岁时写作了《代乳集》,年十六拟庾信作《大哀赋》,文采宏逸,辞情感人。

明末陈继儒曾写有《夏童子赞》,称誉其:“包身胆,过眼眉,谈精义,五岁儿。”又说他:“矢口发,下笔灵,小叩应,大叩鸣。”(姚宏绪:《松风余韵》,见《夏完淳集》附编2)

钱谦益则赞他:“若令酬圣主,便可压群公。”(《赠夏童子端哥》,见《夏完淳集》,附编2)

父亲夏允彝殉国之时,夏完淳静立池边,亲历了父子生离死别的全过程,发誓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抗清到底,为民族雪耻,为父亲报仇。他与老师陈子龙、岳父钱栴一起加入到吴易“白头军”中,得鲁监国遥授为中书舍人,父亲夏允彝得谥号文忠。

吴易遇害后不久,夏完淳与岳父钱栴也在华亭家中被捕。

清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畴看见夏完淳不过一稚气未脱的小小少年,不以为意,漫声道:“小孩子无知无识,识得什么称兵犯逆!想来必是被人诱骗,误入军中。如归顺大清,当不失美官。(“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军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卷六吴江起义传)

夏完淳知道说话的便是大汉奸洪承畴,故意语带讽刺地说:“本朝有一个大英雄大豪杰,名叫洪亨九(洪承畴字亨九),在松山、杏山与北虏交战,洒血战场,为国捐躯,先皇帝(崇祯帝)闻之震悼,亲自作诗褒念,感动海内。我仰慕洪亨九先生的忠烈,虽然年少,杀身殉国之心却不肯少于洪先生半分!”(“吾尝闻亨九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卷六吴江起义传)

夏完淳这番话一出口,弄得洪承畴好不狼狈,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坐又不是,站又不是。

站立旁边的卫兵赶紧提醒夏完淳,说:“上座者,即洪经略也!”

夏完淳故作糊涂,斥骂那人说:“洪亨九先生死于大明国事已久,天下谁人不知?天子曾临祠亲祭,泪洒龙颜,群臣呜咽。你等逆贼丑类,也配托忠烈先生大名,污损忠魄!”(“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卷六吴江起义传)

夏完淳越骂越带劲,“因跃起奋骂不已,承畴无以应,惟色沮而已。”(《夏完淳集笺校》,白坚笺校)

夏完淳的岳父钱栴受刑太重,意志沮丧,夏完淳觉察其神色有异,一旁激励他道:“女婿与大人一同慷慨请死,正可以和陈子龙先生相见于地下,乃是奇伟大丈夫平生之快事,大人不必如此气沮!”(“今与公慷慨问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哉!”《夏完淳集笺校》,白坚笺校)

钱栴听了,精神不由为之一振。

洪承畴无奈,只得今士卒把二人押回牢狱。

在狱中,夏完淳谈笑自若,与难友义士吟诗唱和,并写下了《土室余论》、《寄内》、《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等视死如归、慷慨激昂的悲壮文字,展示自己“含笑入地”之志(《夏完淳集》卷8,《土室余论》,第页)。

顺治四年九月十九日,夏完淳被清军杀害于南京,“临刑神色不变”(《小腆纪传》卷十七列传第十),威武不屈,死时年仅十七岁。

在弘光朝,马士英和阮大铖好得如同一对连体婴儿,可是,诚如芜湖抗清志士沈士柱在《祭阮大司马文》中所说,阮大铖“生与马同丑行,死并不得与马共荣名”(黄宗羲《明文海》卷一四○)。

阮大铖早在年轻未举功名时,就曾自题一联于其室,云:“有官万事足,无子一身轻。”被时人称为“小人中之小人”(夏完淳:《续幸存录》)。

北京失陷,众人在南都议立新君,阮大铖极力为马士英出谋划策,说:“国难当头,谁先策立君主谁的功劳就高,现在人望比较高的人是史可法,你手握重兵于外,如果不抓紧机会,就只能成为位居史可法之后,不如密约黄得功、刘良佐,再招揽上高杰、刘泽清等人,这样,有了军队的支持,史可法就无能为力了。日后,我与你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则可以挟天子以令东南。时不可失、机不再来,能不能抓紧,就看你现在的表现了。”(“国方有难,先立君者功高,当今天下清议归史君,而君握重兵于外,若不早图,将为人副,莫若约黄得功、刘良佐与之分功,而招高杰、刘泽清以佐之,兵势在我,史君无能为也。然后我与君左提右挈,挟天子以令东南,万世一时,在此举矣!”温睿临:《南疆逸史》卷56)

得到马士英援引,阮大铖位居兵部,却对战防之事置之不理,惟以镇压异己为快,以索贿敛财为乐,只要出得起价钱,“即日可为大帅”(夏允彝:《幸存录》),若舍不得钱财,即使有功亦不得升授。

时人因此于演武场作西江月一首云:“有福自然轮着,无钱不用安排。满街都督没人抬,偏地职方多无赖。本事何如世事,多才不若多财!门前悬挂虎头牌,大小官儿出卖!”(应喜臣:《青磷屑》)

清军攻陷绍兴,阮大铖率先剃发投降,得授其内院职衔。感激之下,其丑态毕现,大张告示,内言:“本内院忠义赤诚、敢作敢为,从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又是非分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虽然考中明朝科考,却做了三十多年默默无闻的芝麻小官,又受人陷害,诬蔑为魏忠贤阉党中人,惨遭禁锢,抱恨终身。今受大清特别恩赐,超擢为内院职衔”,“我必将抒诚竭忠,肝脑涂地,报答大清朝。”(“本内院素秉血性,明析恩仇,虽中明朝科甲,实淹滞下僚者三十余载,复受人罗织,插入魏珰,遂遭禁锢,抱恨终身。今受大清特恩,超擢今职”,“将行抒赤竭忠,誓捐踵顶,以报兴朝。”张岱:《石匮书后集》)

随后,又自告奋勇请为前驱,表现要破金华擒朱大典以自效。

金华城破,他大开杀戒,以报曾经在金华遭受驱逐之怨。

阮大铖,十足的奸佞小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军屠刀挥舞,考验人性时刻来临,翩翩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