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图源网络
4月7日,改编自知名网络小说《孤城闭》的电视剧《清平乐》上线播出。这部剧虽则以宋仁宗赵祯(年-年)的一生为线索,但随着剧集的展开,也让我们得以打开仁宗朝那些名臣才子和文化名人留下的经典与历史。
宋仁宗在位的41年,被认为是宋朝的巅峰时代,河清海晏,八荒平静,士农乐业。且不说政治上有范仲淹、包拯等名臣,文学艺术上有柳永、晏殊、梅尧臣、苏洵、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大家,就是在书画上也出现了很多名家,至今让后人景仰。
这些书画名家,书法上有蔡襄、苏轼、黄庭坚,绘画上有高克明、郭熙、文同等。
书法“宋四家”,仁宗朝占了3个
“宋四家”,是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苏、黄、米、蔡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代表了宋朝书法最为顶尖的水平。书法“宋四家”,仁宗朝出了3个,按时间先后,分别是蔡襄、苏轼和黄庭坚。
“尚意”的宋代书法,有韵外之致、意在笔先的美学特色,年6月北京保利春拍会上,黄庭坚的一幅书法真迹《砥柱铭》卷拍卖价高达4亿元。可见书法“宋四家”的厉害!
蔡、苏、黄三人书风自成一格,蔡襄年龄辈份稍长、其书浑厚端庄,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苏轼、黄庭坚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蔡襄(年-年)书法上接唐人尚法书风、下启宋人尚意之法,虽在起笔收笔、转承之处都有明显的唐人用笔风貌遗留,创新的意识略逊一筹,他却是宋代书法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人物。他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陶生帖》、《澄心堂帖》、《蒙惠帖》等,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其中《昼锦堂记》为欧阳修所写,而书丹上石的工作则是蔡襄楷书完成;这块碑名气很响,是北宋极罕见的楷书石刻作品。后人评价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
苏轼(年-年)是个全才,他不仅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亦善书,列“宋四家”之一。在书法实践上,苏轼开启了一条迥异于魏晋和盛唐的书法新格局,并形成一代风气,就是后人常讲的“尚意”书风。“尚意”并非无法,只是在书写上更讲究作者内心的精神波动和抒情意识。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其中《黄州寒食诗帖》,抒发了他对清居生活的郁闷之情,书风苍劲逍健,沉着痛快,沉郁之情跃然纸上,历来被看作“苏书第一”,是“天下第三行书”。
黄庭坚(年-),擅长行书、草书。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在他的书论中,也对苏轼推崇备至。
书法代表作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砥柱铭》等。据专家介绍,其抄录唐代魏征的《砥柱铭》卷创作于年前后,因为这一作品在用笔、字体结构及墨色等方面与他的其他作品都存在差异,在清乾隆时期曾被认定是赝品;后经国际知名学者、台北故宫博物院顾问傅申深入研究,撰写了长达万余字的学术论文《从迟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最终肯定此卷为真迹,在年拍出了天价。
画家注重体察生活,“胸有成竹”语出于此
宋代绘画艺术,除了人物画之外,体现大自然之美的山水画和花鸟画更加流行。唐代富丽精工的绘画风格逐渐被宋代的素雅精致所取代,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境界。
北宋中期仁宗年代,绘画界也是人才辈出,山水画代表人物有高克明、郭熙、文同等人,花鸟画则有赵昌、易元吉等。赵昌善于写生,所画花果非常逼真,有《写生峡蝶图》和《四喜图》存世。易元吉以描绘养猿著名,他曾深入崇山峻岭,亲身考察黛猿的形态动作,绘有生动逼真的《聚猿图》。
高克明,主要活动时期在宋太宗、仁宗二朝,为当时著名的山水画家。其山水画创作,大多是从实地观察获得素材,复经自己深思熟虑、苦心经营中得来,并不专师于一家,却能注意采撷诸家之美,参成一艺之精,自为体格,颇有创新的味道。高克明的绘画成就,在当时已得到公认,《宋朝名画评》将其作品列为妙品第一。代表作《溪山雪意图》,描绘溪山雪后的清寒景色,经营位置的周详得当,意境表达的幽静深远,笔墨运用的精细整饬,都有自创的新意在内。
郭熙(约年-约年),北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其山水师法李成,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后人称为“卷云皴”。他画山水注重深入体察生活,能真实、细致、微妙地表现出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创造出极其丰富优美动人的意境。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幽谷图》等传世。其中《早春图》成功地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甦醒的细致季节变化,笔墨之间流淌着对春天的向往和美好日子的寄托。在绘画理论上,郭熙亦有很高建树,其理论集中反映在其子郭思辑录的《林泉高致》一书中。
文同(年-年),北宋著名画家,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墨竹逐渐成为中国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传世作品极少,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竹图》为其真迹,画倒垂竹一枝,形象真实,笔法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