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半月谈丨一家老牌企业的闯新行动
TUhjnbcbe - 2025/1/23 20:00:00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技术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b_zx/r4alm4i/

一家老牌企业的“闯新行动”

半月谈记者毛振华王井怀

总投资达到26亿元的天津中环领先半导体单晶硅片生产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今年7月一期厂房建成后,硅片产能可达每月40万片。整个项目达产后,可以达到万片每月的生产规模,这将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硅片生产基地。

作为这一项目的操盘者,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半导体”)曾是一家老牌国有企业,60多年深耕硅材料生产,在通信仪表领域创造了多个“新中国第一”。随着年中环集团完成混改,作为其下属公司的中环半导体在过去一年收入翻番、利润倍增,深化改革建立的新机制正让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天津中环半导体工作人员展示线切好的G12硅片孙凡越摄

蛙跳式创新闯出新天地

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一座工厂里,自动运输车行云流水般运送一组组硅片;恒温固化库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硅棒粘到托板上的时间、状态……这是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前年投产、目前全球最大的G12单晶硅片智慧工厂。这座现代化工厂的建成,正是中环半导体坚持走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的缩影。

中环半导体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军半导体产业,如今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军企业。60多年来,企业用四代人时间接力追赶,把半导体技术代差从最大的15代缩小到2至3代,半导体材料12英寸抛光片甚至只差1代或1代半。

年8月,公司正式发布“夸父”mm超大硅片尺寸,也就是G12硅片。“G12硅片横空出世,使得光伏从4.0时代(单片组件瓦以上)跨越到6.0时代(单片组件瓦以上),单台机器生产效率提高1.5倍,被业内称为蛙跳式创新。”公司半导体光伏材料晶片BU副总经理危晨说。

从集成电路全门类产品到高铁芯片技术,近年来,中环半导体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整体上实现了多点突破。不过,与高手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外来压力就更大了。

“多年来,中环半导体在充分竞争领域活下来的根本原因,就是坚持创新。”公司总经理沈浩平表示,依托于工业4.0设计理念打造智慧化工厂、实现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中环股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今后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混改让决策服从摩尔定律

作为行业龙头,中环半导体在部分技术领域称得上技高一筹。但在混改前,竞争对手对这家企业并不过多担心,因为它面临木桶效应。

木桶的短板,指的便是国企的决策周期长和市场响应慢。以该公司在内蒙古的一个项目为例,从动议到拍板长达一年半时间,这几乎是其大部分项目决策的平均耗时。不过,一年半,18个月,正好是摩尔定律的时长。摩尔定律表明,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隔18个月增加一倍。公司副总工程师张雪囡说:“18个月,足以让这个行业天翻地覆。”

混改解决了这一短板,也让这家昔日老国企轻装上阵,迎接市场新的挑战。年7月,TCL科技收购中环集团%股权,成为中环半导体控股股东,继续支持公司发展壮大。

“混改后决策高效,不用层层上报和讨论,听见炮声的人能拍板了。”公司董事会秘书秦世龙说,宁夏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只用了3个月便落地,市场反应更快了。

如今,企业终于可以根据市场形势“快速生长”了。不久前,公司年度业绩预告显示,混改一年间,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亿元至亿元,同比增长.90%至.39%。混改带来的资本加持、高效机制,让中环半导体60多年的技术积累在市场上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天津中环半导体工作人员查看机器对硅棒线切作业情况孙凡越摄

新机制激发新活力

奋斗60余载,归来仍是少年。与人们对国企的普遍印象不同,中环股份是一家“年轻”的老国企——企业现有1.3万人,平均年龄30岁,高管中“80后”干部占到六成以上。

“新陈代谢快的行业,需要新陈代谢快的企业。”公司“90后”组织发展部部长靳浩说,“企业中当帅的降成当兵的,当兵的提成当帅的,甚至三上三下的人都不少。”同为“90后”的小伙张久武不久前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大变化——从一名基层技术骨干转变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像我这年纪进入公司中层可能难以想象,公司的快速发展给了我机会。”张久武说。

队伍年轻,公司更是朝气蓬勃。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环股份加快布局。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片二期项目在江苏宜兴开工,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在宁夏银川启动,大项目一个接一个上马……秦世龙说:“企业人均产值已达到0万元,这让企业有信心去更大的舞台参与竞争。”

“我们的目标是在新能源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实现国内领先、全球追赶,持续致力于成为全球综合产品门类最齐全、综合实力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材料供应商。”沈浩平说。

不过,独木不成林。现代产业发展中的创新是跨专业、跨领域、跨企业、跨国别的。正因此,中环半导体也在国内上下游产业链培育上下功夫。“如今国内一些城市开始全产业链布局集成电路,随着集聚优势逐步展现,我国的企业发展、产业创新将迎来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机会。”沈浩平说。

(刊于《半月谈》年第6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半月谈丨一家老牌企业的闯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