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缺乏深度思考,只是将过多的精力都耗费在低水平的勤奋上。
当抬头看时才发现,你精益求精的事情,它们所在的职业或行业己经衰落,或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都很低微,或努力的方向一开始就错了。
本文邀您思考:
什么是深度思考?
为何需要深度思考?
如何深度思考?
本文摘取了稻盛先生著作《京瓷哲学》、《企业经营的真谛》、《利他的经营哲学》、《活法》、《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中的精彩片段,希望阅读后能对您有所裨益。一、什么是深度思考?
所谓深度思考,就是不断逼近问题本质的思考。
为什么说是“不断逼近”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做到在第一次对某问题进行思考时就触其本质,但却可以在一次次的自我追问与深度思考后,越来越接近它的本质,直到有一天终于触及那个本质,并将它言简意赅的表达出来。
比如“哲学”是什么?清晰说出它的本质可不仅靠一次深度思考就能做到的。‘
如果将这个定义具体化,可以看到它有如下5方面的表现:
1、用精准的语言表述和打比方
所谓洞察本质,就是会打比方。
只有在洞察事物的本质后,才会联系到大家所熟知的事物,从而打出精妙的比方。
我经常说,一旦以利他之心思考问题,就能做到“唯我独醒”。
你就能看到周围的人个个主动地往圈套里跳,也能明白唯利是图之人为何会整日愚蠢地疲于奔命。
这个时候,我经常打这样一个比方:
一个人自说自话地往前冲,撞到一根柱子,头上起了大包。贴了个创可贴后,又像没头苍蝇似的往另一个方向冲。
心里还想着:“往那儿走的话,会摔倒吧!”可还是会走过去,结果不出所料,自己还是被石头绊倒,摔了个大跤。
这一切明明是咎由自取,可他却说:“都怪那根柱子”“都怪路边的石头”,把错误归咎于他人或他物,而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甚至怨天尤人:“我明明这么努力,却还是诸事不顺。这什么世道啊?”其实,“吞噬了自我的欲望”才是罪魁祸首。
自私自利的思维方式是导致事与愿违的根源。
如果怀有利他之心,便能做到明察秋毫。对于那些可疑的事情,就能够看透其背后的陷阱。
这种结论就是深度思考后的结果。
2、对各种概念有清晰的理解和表述
喜欢深度思考的人常会善于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定义。
比如:所谓“哲学”是什么呢?
“哲学”的根本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么一句话,就是把正确的思维方式贯彻到底。把做人最基本的道德、伦理作为基础,这就是“哲学”。
像这样对概念的清晰理解与表述,绝对是经过很多次“深度思考”才能得到的。
我想讲一讲这个哲学诞生的经过。
我27岁时,在几位友人的援助下,创建了京瓷。公司开始时是生产电视机显像管电子枪中用的绝缘零件,这个产品是我大学毕业后,在我初次就职的松风工业这家瓷瓶制造企业里,由我开发的陶瓷新材料制造的产品。
在松风工业,虽然我刚大学毕业,还很年轻,但很快我就承担了从产品研发到生产、销售的一系列工作。
也就是说,不仅仅是研究新材料,而且从使用这种材料开发产品,到制定生产工艺、设计生产设备,从日常的生产活动到与客户打交道的销售活动,有关这个产品的几乎全部工作都由我来负责。
但是就公司经营而言,我没有任何经验和知识。援助我的几位朋友出了万日元的资本金,又向银行借贷万日元,帮助我创建了京瓷。
但是,作为经营者,当时我的心中充满了不安,企业在不安中扬帆起航。“为了经营好企业,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我每天都在认真思考。
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我构建了我的经营哲学的原形,现在被称为“philosophy”。
其实,“不断思考”这种习惯,我从松风工业时期就开始了。松风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连续亏本,到发工资时连工资都发不出,常常要拖延一两个星期,奖金就更谈不上了。
企业与工会总是纷争不断,公司内红旗招展,一年到头罢工不停,情况非常糟糕。我想离开这个公司却不能如愿,公司分配给我的工作是开发新型陶瓷材料,我不得不投入这项研究。
工资待遇低,缺乏像样的研究设备,环境恶劣。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做出出色的研究成果,该抱一种什么心态来投入工作?
这个问题,我每天都在思考,烦恼不已。从这时起,“为了做好工作,必须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必须抱这样的心态”,每当我有所感悟时,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记在研究实验用的笔记本上。
后来,当我开始经营京瓷公司的时候,我常常把记录了我工作要诀的笔记本拿出来,再添加上在经营企业中新的体悟,这就是我哲学的原形,将这些要点重新整理,就成了“哲学”。
我投身于经营,因为不懂经营而烦恼不安。“究竟该怎么做,经营才能顺利进展?”
我烦恼,我思索,在此过程中,我终于领悟的有关经营的思维方式以及具体的方法模式,归纳起来就是“哲学”。
正如我之前所说,深度思考往往不是一次性的思考,更多时候它都是不断的思考状态。在这样不断的思考中,才能逼近问题的本质,直至触及。
然而,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阅历,没有看过足够的书,单单只凭“深度思考”怕也是无用。
阅历、深度持续地学习、工作就像是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可以不断催化“深度思考”这个过程,帮助它一次次的发酵,最终走近问题的本质。
3、“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意思是:知道它是这样的,更知道它为什么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们就能提炼出更具一般性的解决思路与原则,这种思路和原则就可以被迁移去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
比如看似复杂的企业经营,只需致力于如何扩大销售额,如何缩小费用。利润就是销售额与费用的差额,利润不过是结果。
因此,我们只要不断思考如何“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这一点就行了。
所以,我们不可拘泥于常识和固定观念,比如“材料费”应当占“总产值”的百分之几,“促销费”必须花多少,等等。
为了实现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这个目标,必须每天钻研创新,坚韧不拔,努力再努力,这样的思考是十分重要的。
4、比一般人有更深刻的自我觉知
常常深度思考的人,不论对概念还是问题都不断的思考。这种习惯也会迁移到对自己的探究之中,从而拥有更加深刻的自我觉知。
在创立京瓷时,我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开拓了精密陶瓷的新世界。精密陶瓷以超LSI封装这一产品,在全世界尖端的半导体领域独占鳌头,公司也获得了惊人的发展。
然而在不知不觉中我自己也不由得傲慢起来,失去了谦虚。我开始过分迷信自己的才能,出现了骄傲的苗头。
但是,经过认真、深入的思考,我意识到,京瓷这个公司也好,精密陶瓷这项技术也好,对于这个世界、这个时代也许是必要的。但这只是神灵偶然给了我这样的才能,偶然赋予了我这样的任务。
现在的一切完全没有“非稻盛和夫”不可的必要性,别的A先生、B先生未尝不可。
同时,我醒悟到,我有点儿自我陶醉,沾沾自喜于自己开发的技术,而且骄傲自大起来,这是非常危险的。
人的本质都是平等的存在,这是真实不虚的。至于每一个人,则都是偶然被赋予了某种才能和姿容来到人间,在现世这个舞台上扮演他一生的角色。
这时,有人当主角,有人当配角,有人当反面角色,也有人负责小道具、大道具等舞台装置,还有人负责戏场内的打扫整理。
所有人都不过是本质相同,只能称之为“存在”的化身而已。这部戏剧,也就是这个社会,是由扮演所有这些角色的人一起来演绎的。
而我只不过是在这个现世扮演了某个主角而已,完全没有“非我不可”的必然性。
因此,我的才能只是神灵在现世一时寄托在我身上的东西。
如果说是这个宇宙的创造主赐予了我才能,那么这种才能就是创造主为了用于为社会、为世人服务才偶然赋予我的,所以不能将它私有化,用来为我个人谋利。
当我醒悟到这一点时,我要求自己进行深刻的反省。把自己的才能当作自己的私有物品,那是完全搞错了。
这样的过程就是自我觉知。
5、比一般人更能发现规律、趋势以及掩盖在趋势下不变的东西
比如:人们对于因果报应法则,不肯轻易相信,是因为只从一个短的时段来观察事物。但殊不知某种思想和行为要作为结果呈现出来,需要相应的时间。
在两年、三年这样较短的时段内,结果往往还出不来。但是从20年、30年这样的长时段看,因果的吻合度非常之高。
自我开始创业以来已有40多年,这期间,我见识了各种人物的兴衰起落。从30年、40年这样的时段观察,几乎所有的人都得到了与他们平日的行为和人生态度相一致的结果。
从长远看,诚实的人,坚持行善积德的人不会总是倒霉;而懒散的人,不负责任的人也不会一直荣耀。
确实,有人干了坏事却未见恶报,因为他运势尚佳或侥幸逃逸;有人做了好事却未见善报,因为他一时时运不济。但
随着时间的推移,状况逐步修正,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大家各得其所,进入他们应有的境遇。
原因和结果之间,简直可用等号连接,原因和结果吻合的程度之高甚至可以用“可怕”两个字来形容。
短期来说或许不尽然,从长期看,善因结善果,恶因招恶果,因果报应准确无误。
看到一件事能够发现背后隐藏的规律,这样的人才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undefined二、为何需要深度思考?
1.为了激活潜意识,获得灵感
日思夜想、苦思冥想、反反复复、念念不忘,那么,这样就会形成习惯。
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就会与平时有意识的理性思考不同,即使睡觉时,潜意识也会工作,发挥出强大的力量,让自己所思考的事物朝着实现的方向前进。
据说,人从呱呱落地到入土为安,其一切所思所想和经验经历,都会储存在潜意识中。而且,潜意识的容量是我们平时常用的显意识的几十倍。
要想让潜意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我们所用,就必须进行深度的思考。换言之,要通过反复地深度思考,使念想渗透至潜意识。
商业活动亦是如此,只要合理使用潜意识,就能取得出色的成果,就能够在意想不到的瞬间突然闪现绝妙的灵感。
2.反复推敲演练至彩色画面,就能够成就事业
通过这种持续的思维操练,就能逐渐看清结果。明明还未行动,却在思考的过程中拨云见日,甚至能够在脑中生动浮现出达成目标时的喜悦情景。
换言之,对于应有的蓝图、理想蓝图,以及达成目标时的喜悦,能够做到拥有具体的“画面感”。
第二电电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关键因素便是彻底的思考推敲和反复的模拟演练。因为感觉自己似乎已经做过一遍,所以胸有成竹。
3.每个人都有一个更高的自我,更高的自我会对人生、事业的使命产生提问,深度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持续探寻、给予答案,从而拥有更加丰盈和蓬勃的人生。
4.深度思考能带给我们巨大的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宇宙的某个地方,存在着“智慧的宝库”(真理的宝库),我们在无意识中从那里汲取了隐藏的智慧,激起我们思想的闪光和创造的灵感。
这“智慧的宝库”又可称为“睿智之井”。
它的所有者不是我们人类自身,不妨假定它是藏匿于上苍或宇宙之中的普遍的真理,正因为接受了这种真理和智慧,人类才有技术的进步和文明的发达。
而我也是因为深度思考、持续地努力,才触及了“睿智之井”的一端,发挥出创造性,获得了成功。
这种创造性的瞬间,都是在忘我的、反复深入的研究中,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地深度思考中获得。
是通过深度思考中收获的这种大智慧不断指引人类走向成长和发展。
5.我们需要通过深度思考去获得更多更清晰的自我觉知。
人生是大大小小各种苦难与成功的连续。所有这些都是“考验”。
这个时候,有自我觉知的人会把苦难看作考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结出丰硕的成果,才能给周围的人们带来无尽的幸福;而缺乏这种觉知的人,消极面对考验的人,就会陷于悲惨的境地。
所以,如何应对“考验”,将让我们的人生显现出巨大的差别。
三、如何进行深度思考?
1.向自己发问
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让我们无限的探究下去,从而帮我们形成长期的、一贯的思考路径。
所以,深度思考的关键就在于向自己发问,而且常常不是只问一个问题就结束,而是持续的问下去。
比如:开拓新事业时,我都会问自己“动机善否?”通过自问自答来判断自己动机的善恶。
另外,在工作过程中,还要自问“私心有无?”必须审视自己的内心,在工作中防止以自我为中心。
动机至善,又无私心,那就不必追问结果,结果必定是成功。
反复这样的自问自答,就是说,是不是“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一次又一次,我不断扪心自问,借以审视自己动机的真假善恶。
2.必须养成有意注意地习惯
所谓“有意注意”,有意识地去注意,就是说,抱着明确的目的,认真地将意识和神经集中到对象身上。
有意注意就是“有意图的”将自己的意识凝聚起来,集中到某一事物所有方面的一切细节上。
只是漫不经心地看着对象物,注意力分散,就不是有意注意。
中村天风先生十分强调“有意注意”的重要性,他甚至说:“人生如果不有意注意就没有价值。”
我们的集中力有限度,始终将意识集中于某一事物相当困难。
但是我们要朝这个方向努力,慢慢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这样我们就会具备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3.情绪的无纷扰
在现代社会当中,当海量的信息不断涌入时,当紧张的工作不断追逼时,头脑中波涛起伏,思绪万千,无法保持心灵的安宁。
在这种情况下,将躁动的心灵之波一时镇住,制造一种机会,进入心如止水的状态。
冥想也行,坐禅也行,每天用很短的时间就行,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每天获得这片刻的平静,就能够一点一点看清问题的本质。也能帮助我们在人生的各个方面收获丰硕的成果。
4.思考时要学会化繁为简
我经常说,大多数人倾向于把事情考虑得过于复杂。但是,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有必要把复杂现象简单化。把事情看得越简单,就越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越接近真理。
“深度思考”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自我训练逐步养成。但一旦养成习惯,就不会觉得辛苦,反能成为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