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飞性格内敛,却又带着北方汉子直爽。
聊天时,他每一句话都若有所思,父亲坐在一隅,默默注视着他,面带着期许与微笑。
每聊及关于羊的话题,他总像是有说不完的故事。
37岁,一直扎根农村,从开始的余只羊,一直发展到10多年后的余只羊。年收入可达30至50万元。
“我觉得这没什么可难的,你努力就好了。”谈及奋斗故事,郝建飞总这样说。
子承父业
37岁的郝建飞是土生土长的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木呼尔敖包村村民。37年来,他一直生活于此。
谈起与羊的关系,不得不提到郝建飞的父亲郝为良。
因为他与羊的渊源,算是子承父业,父亲曾做收羊生意20多年。
3年,初中毕业后的郝建飞,和父亲一起从事乡村贩羊生意,关于羊,郝为良几乎把20多年的经验传授给了儿子。
他能一眼洞察一只羊屠宰后的重量,甚至羊身上各个地方的价格,最终合计出屠宰后的总体价格。他也能知道一只羊在什么时候购入,什么时候售出最为划算。
尽管如此,郝为良的那个年代,肉价低、利润薄,只是能赚些维持生活的费用。
因为父亲的传授,和自己在这个行业的摸爬滚打,郝建飞得到了一次机会。一次贩羊时,不经意中买回几只大母羊,郝建飞看到这几只羊肚大,就留下来让产羔了,结果每只羊产了两只羔。羔羊的价位又卖的高。这是他的第一桶金。
在与记者聊到这些的时候,父亲郝为良就在郝建飞的一隅,坐在一把小凳子上,默默地注视着自己的儿子,面带笑意,也不多说话。
买羊、卖羊、生羊
郝建飞正式创业养羊,是从9年开始的。
当时他偶然得到消息,说村里有户村民因为要举家迁到镇里居住,将要卖掉自家的50只羊并外包草场。
他觉得养殖业发展有很大的前景。
于是,包了草场、买了羊。
初次养羊,郝建飞对养殖技术一窍不通,一方面,要面临着羊患疾病困扰和销路窒息。另一方面,羊羔产的多卖不上好价;产羔少了,价位又高了。
几经磨练,郝建飞坚持四处寻找销路和学习技术,最终由先开始养了几十只到后来养到了几百只。
“当年,买下的羊就发展到了多只羊羔,第二年由于市场行情比较好,把羊羔卖了,不仅回了本,还存了点。”郝建飞说,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的,他一直坚信这个道理。
10多年间,郝建飞通过“买羊、卖羊、生羊”的“循环羊”发展模式,他家羊圈里的肉羊数量逐渐增加。产羔量和疾病预防、销路都走向正规化,基本上年收入进入了稳定状态。
通过的不懈奋斗,如今,郝建飞家的羊圈存栏量已达1多只肉羊,其中产羊羔多只,其他肉羊多只,年收入50万元。
最初的围栏羊圈也发展到现代化羊圈,他在年建起了自家平方米的羊圈,又于盖了第二间羊圈占地面积为0平方米,先后共投入资金多万。其中,当地政府给予的羊棚建设补贴近50万元。
他说,除了发展肉羊养殖的同时,在又寻思出新的增收项目,他与村里有经验人士学习葵花养殖技术,种植了葵花多亩,每亩年产量多斤。
生活的盼头
“我还想往大闹了,想闹到0多只肉羊,还想做冷库。”郝建飞心思深,这个想法已有多年。
作为年入50万的郝建飞,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很满足,他和妻子虽然辛苦些,平时也穿不了漂亮的衣服,但他们对生活和事业的盼头,总能超越这些。
“现在的生活好多了,想吃羊就宰羊,每天都有现肉吃,对我而言,已经很满足了。”郝为良在谈到目前生活状态时,往往会忆苦,说一些自己年轻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故事。
郝为良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在他看来已足够高,曾经为了糊口而坐的营生,现在被儿子发展成了产业。
红庆河镇木呼尔敖包村村主任李文华介绍,“很多村民都来找郝建飞讨养殖肉羊的经验,有同村的也有周边村的,他都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摸索出的养羊方法无偿传授。
李文华说,“郝建飞致富后还为村里50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向家庭困难的养殖户提供低价饲料,以“瘦羊变肥羊”的收购方式,缓解村民养殖成本。
“每次有村民来我这讨经验时,我都毫无保留的告诉他们。”郝建飞说,他希望能让更多的群众一起加入发展肉羊养殖业的队伍中,共同过上小康生活。
郝建飞表示,他和妻子每天会为肉羊割草料、喂食、清理粪便……日子虽过得平淡、忙碌些,但他们却也快乐知足。
妻子当年本不想嫁
在村民们眼中,郝建飞是村里的养羊能手。而在妻子刚认识他时候的眼中,其实是对于这个行业是有偏见的。
23岁那年,郝建飞与妻子相识。妻子是达拉特旗人,当时在当时在鄂尔多斯东胜区上班。
“当时听说是个羊贩子,心里还挺不愿意的。”妻子郝二香说,但当见到郝建飞的时候,她能看到这个人眼神中的坚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的年轻人,像郝建飞这样一直留在农村的人不多,大多奔向城里,每谈起为什么不去城里,郝建飞的回答很简单,“我就是觉得在农村里养点羊挺好的。”
就那样,郝建飞和郝二香结婚了,一起走过了十几年。现在看来,郝二香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新型职业农牧民”
红庆河,系蒙古语呼尼高勒音译,汉语意为牧羊者之河。红庆河镇位于伊金霍洛旗西部,是伊旗的农牧业大镇。
内蒙古晨报融媒记者了解到,木呼尔敖包村共有水浇地亩,草牧场2.9万亩,林地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8.3%。除上述提到的大型养殖户以外,村子还规划了林下养鸡、小杂粮种植、生态果园种植三个项目。小杂粮项目可以为林下养鸡项目提供绿色饲料,生态果园种植项目又可以为林下养鸡提供场地支持。三个项目互为辅助,形成了一个产业闭环。
像郝建飞这样的养殖大户有很多,他们正在逐渐步入职业化,而伊旗当地政府在农牧业方面的政策倾斜度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