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7岁的龚海燕在复旦读研二。
苦于没有男朋友,想要创办一个相亲交友网站,帮高知大龄青年解决婚恋问题。
可是,她没钱。
卡里只有做家教的几千块,完全不够玩转互联网。
她在学校BBS上发帖求助:哪位大神能够借我8万块钱,来日数倍奉还。
好友“渔夫”前来询问情况,龚海燕如实相告,要用这笔钱买服务器创业。
渔夫觉得这个女孩很有想法,说话朴实,又就读名校,不会是个骗子。
于是第二天,渔夫就把8万块给她转了过去。
素未谋面的网友,能够如此慷慨相助,龚海燕很是感动,把这份恩情牢牢记在心里。
(龚海燕)
八年后,龚海燕的公司,登陆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婚恋网第一股。
她也被称为网络第一红娘。
她联系上当年的渔夫,邀请其一同前去美国敲钟。
渔夫吓坏了:敲什么钟?你是谁?
龚海燕告诉他:当年借给她的8万块钱,都帮他折算成了股权。
按照当下的IPO市值,已翻一千倍,8万变成了8千万。
渔夫喜不自胜,没想到那时的举手之劳,能换回如此丰厚的回报。
不止他,龚海燕自己也没想到。
她的创业初衷,是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
最后,她不仅在自家平台上找到了老公,还打造出上亿资产公司。
然而,上市后仅一年,龚海燕就主动辞去CEO一职,二次创业。
接下来的三四年间,她在教育赛道奋力求生,却终究没能存活下来,遗憾退场。
这个创造过网恋辉煌的女人,都经历过什么,还再创佳绩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
年,龚海燕出生在湖南省桃源县,家境清贫,父母务农,底下还有一个弟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龚海燕也不例外。
从小学起,一到假期,她就背上小木头箱子,走街串巷卖冰棍,贴补家用。
有钱人家的孩子,手里拿着甜滋滋的冰棍,呲溜呲溜地品尝。
她捏着汗津津的几分几毛零钱,心里也很高兴:下学期的学杂费有了。
懂事、能吃苦,学习自然不会差。
年,龚海燕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获得保送桃源一中的通知书。
这所湖南省重点高中,由革命先驱宋教仁兴办,历史悠久,名声在外。
16岁的龚海燕很高兴,背起箱子蹦哒着继续卖冰棍。
她想着:高中课程多,需要的学习资料应该也挺多,得多卖些攒钱。
谁曾想,8月这个暑假,却打乱了她所有美好的计划。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直接导致她右腿粉碎性骨折。
当时的她,在卖冰棍的路上。
经过治疗,龚海燕保住了性命,但腿脚一时还不能行走。
为了不耽误学习,她执意返校读高一。
母亲明白她好学的心,搁下地里的农活,每天背她上下学。
上课时,因为腿无法弯曲,她需要把脚抬平搭在前面一张凳子上。
一天下来,腿变得更加肿胀,又痛又痒。
她咬牙坚持:“也没觉得苦,就是很渴望读书,盼望读高中。”
一学期结束,龚海燕考到全年级第二名。
但她却很难高兴起来。
母亲年纪大了,还让她这么为自己操心,于心不忍。
最重要的还是经济问题。
为自己的伤,家里已经花光为数不多的积蓄,还借上不少外债。
连可怜的弟弟都早早辍学去打工还债,而自己就像个只知道读书的败家子,不能挣钱,只会花钱。
祸不单行,父亲又在这时病倒,一家子全靠母亲独自苦苦支撑,难以为继。
龚海燕再也无法安心念书,忍痛下定决心:不读了,去挣钱。
面对人生抛出的第一个难关,龚海燕以坚强果敢的态度,毅然放弃大好前途,顺势而行。
古云:君子之心,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
龚海燕虽是一介女子,但可上可下、能屈能伸,丝毫不让须眉。
懂得审时度势,不跟命运鱼死网破,才有机会逆风翻盘。
就这样,距离拿到重点高中通知书过去仅短短一年,龚海燕就不得不告别学堂,另谋生路。
出去打工,年纪太小,父母也不放心。
龚海燕就在镇上开一家小卖铺,既能有收入,还能帮衬家里,一举两得。
在她的静心经营下,小店很快实现盈利,还清了欠的外债。
她的神经稍微松快下来,忍不住想:
自己一辈子就守在这儿过了?
书没读成就算了,难道就一定要困在这大山里?
她不甘心,越想越难以平静。
恰逢90年代初,打工潮兴起,许多不甘平凡的年轻人,抱着改变贫困落后的念头,一头扎进南下大军。
年,店老板龚海燕把生意交给家人,也成为其中一员。
这一年,她18岁。
她来到珠海,进入松下公司,当流水线工人。
工作之余,她经常给内刊《松风报》写写豆腐块文章,在一众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女工中,脱颖而出。
人事部领导看她年纪不大,却自有一股文艺老成的气质,便提拔她做了编辑,工资也随之水涨船高。
工作稳定,相对轻松,待遇不错,龚海燕的第一份工作,算是顺风顺水。
然而,心底的火苗,却从没熄灭过:她想读书。
这时,小学同学递来导火索。
年国庆节,龚海燕的小学同学来找她玩,聊到别人正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书。
以前班里的好多同学,都考上了大学。
两人分别后,龚海燕既难过,又兴奋。
难过的是,当初成绩没她好的同学都还在继续求学,而自己却在这里打工;
兴奋的是,当时国家规定高考年龄线为24岁,或许自己还有机会赶上圆梦大学的末班车。
考虑再三后,龚海燕辞职返乡,重回桃源一中,备战高考。
这一年,她20岁。
从17岁辍学,到开店一年、打工两年后,龚海燕为了心中未竟之事,再次做出了一个极其不易的选择。
俗话讲: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对龚海燕来说,三年前是迫不得已,如今有得选了,就是最好的时机。
人生路漫漫,并非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在关键分叉口选准方向,才能抵达最想去的终点。
常说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龚海燕离开学校三年,课业早已忘得差不多,想要重新捡起书本,必要付出更多。
第一次模拟考,她就没能再现曾经的辉煌。
除了语文勉强及格外,其他科目都惨不忍睹。
父亲看女儿每天又辛苦又忧愁,劝到:“实在不行,还是回珠海上班吧。”
前公司老板也留过话:“欢迎随时回来。”
然而,与一般学子不同的是,她早已经历过社会磨练,绝不会就这么轻易灰心丧气。
她骨子里的刚强又冒出来:“当初离职读书,已经被人笑过一次,不能再让人嘲笑一次。”
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和刻苦的天赋,两年后,22岁的龚海燕,居然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然而,她曾云淡风轻地表示:“在别人看来是奇迹,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可能。”
学习这件事,唯有努力,才能将可能转化为奇迹。
从农家女到北大高材生,龚海燕的励志故事,被改编为舞蹈《归燕》,在老家广为传颂。
如愿考上最高学府,可磨难从来没停止片刻。
大三那年,龚海燕正忙着规划未来,妈妈却中风病倒。
前几年挣到的钱很快搭进去,她只得一天兼职好几份家教。
最多的时候,同时带12个学生,原本就羸弱的身子更加瘦小。
所幸,妈妈的病治好了,她也被保送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读研。
年,从山村奋斗出来的龚海燕,由湖南走向北京,现在来到上海。
这年她已26岁,名花无主,青春闲度。
家里人为她着急,时不时旁敲侧击催婚。
龚海燕也想找啊,奈何缘分没到,又不想将就,这这么拖成了大龄女青年,还是硕士高知,高不成低不就。
条件比她差的吧,她看不上;条件比她好的,又嫌弃她年纪大。
更尴尬的是,奶奶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媒婆,妈妈也十分热心帮人牵红线,但现下自家女儿都嫁不出去,实在有碍家风。
不过,虽然龚海燕还没能找到归宿,却深受家风影响,也乐意助人成双成对。
她常常帮内向腼腆的单身男女同学,在BBS上发帖自荐,用一手好文采帮他们吸引知音。
比如她曾帮一位清华大学读MBA的男同学,在学校鹊桥版上写诗: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里有个好男孩!
身高超过一米七,年龄相差2岁。
住在清华大学硕士楼,找女朋友也发愁。
……
洋洋洒洒数百字,成功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