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五代十国夹在唐与宋之间,仅仅只存在了五十几年的时间,对于漫长的几千年的中华历史来说简直就是弹指一挥间。然而这个时期对于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的发展来讲,又是至关重要的。巨然作为荆关董巨四大山水画家之一,在山水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极大的影响。这四位伟大的画家当中,荆浩和关仝代表着北派山水。巨然与师父董源一起,代表着南方山水画。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这位五代时期的僧人画家巨然。
巨然,生卒年不详,江宁(江苏南京)人。五代画家,僧人。早年在南京开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后到汴京(河南开封),居于开宝寺。大约在受业于本郡(指今南京)开元寺的同一时期,巨然拜董源为师。巨然曾为宋朝的最高文化机构学士院绘制壁画,被当时的文人传为美谈。
说完巨然的生平再来说说他的作品(但其实关于他生平的记载并不是很多)。作品有《夏景山居图》、《夏日山林图》、《秋江晚渡图》、《溪山渔乐图》、《云岩萧寺图》、《秀峰图》、《遥山渔浦图》等,存世作品有《秋山问道》、《万壑松风图》、《层崖丛树》等图。几乎都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中。
首先,是他的《秋山问道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是一幅秋景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叠起的山峦,下部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山坳处茅舍数间,屋中有二人对坐,境界清幽。作为僧人的巨然为画作赋予了禅意,整个画面体现出宁静、安详、平和的静态美感。
接下来的这幅作品是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万壑松风图》。《万壑松风图》是山水画发展演变的标志,整体布局呈现出S型。以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巨然所运用的点苔法起着点睛提神的作用,被后世画家逐步运用,逐渐形成山水画皴、擦、点、染的技法程式。
再来是描绘了江南雨后山林烟岚浮动的自然景象的《层岩丛树图》,这幅画有着秀逸、静寂、朦胧之美。画上有明代董其昌题僧巨然真迹神品(在画面上面,很明显)。此图曾经北宋、明内府、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卷五著录,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综合来看,巨然的画艺以山水见长,不及董源广博。虽然他师承董源,但在北宋期间为谋求在北方的艺术地位,不得不效法李成之作。但在意趣上仍保持了江南画的内核。巨然在在构图和笔法上都略异于董源,他糅入了一些北方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更为粗放。擅画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淡墨轻岚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