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广州艺博会收藏推荐名家大土三阳
TUhjnbcbe - 2024/10/19 17:19:00
北京什么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241014/c3tz28l.html

01艺术家简介

大土三阳

大土三阳,字笑辉(孝回、晓辉),号大土三阳。中国当代山水画大家,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院长,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大学客座教授。

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市,为历代书香门第。自幼家境贫寒,生活艰辛,曾经知青生涯10年。20世纪80年代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并以优异成绩获得艺术专业学士、硕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创作研究,足迹遍及名山大川。积学经年,画风旷达超逸,笔墨浑厚苍古,境界高远深邃,诗文学养深厚,是当代诗书画均达颇高造诣的学者型山水画家。

年总结概括提出中国画笔墨“五韵”学术主张,年提出中国山水画必须重视苦练基本功,通过精确笔墨描述物象而求中国山水画神元之境的表现,即重在精神境界、格调气息的表达。自年开始,在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举办个人大展20余次,并屡获奖项。年被评为中国画当代十大家;年应邀赴台湾中正纪念堂举办个人大展;入选为全球水墨画家五百强。年被文化部《艺术市场》杂志选列为新时代当代中国画新典范。

大土三阳先生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卓绝的笔墨修炼,创造了画雪景不使用一滴白粉,不勾一根白线,而达至雪境的荒寒料峭、枯涩冷寂。尤其先生独具高格的画树艺术,已然超越于炉火纯青之境,而达艺术之高度自由化元。先生对雪景山水和千姿百态的树木全方位、立体多元性的神元刻画,均已超越了中国绘画历史上数代大家。

02名家点评

为山川造化写真

无论从创作实践的展现,还是绘画理论的研究,都可看出大土三阳是一位学者型画家。他对于传统的画论、文论、诗论等诸多方面都有独到见解,这一点尤其明显地体现在他在山水意境的营造和作品题跋的书写两个方面。另外,大土三阳也把敦厚温润的儒家文化和超脱旷达的道家精神相互融合,试图在笔墨语言与山水程式中有所表达与展现,进一步体现了他对宋元以降传统山水画脉络的理解,以及对整部山水画史梳理与研究之后的概括和选择。由此,大土三阳能够从传统的画史、画论进入,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功夫。(节选)

文/于洋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

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以笔墨意韵展现精神格调

从大土三阳的山水绘画作品来看,他最大的贡献是已经上溯到“南宗”山水寻求笔墨特性的高度,尤其是在长披麻皴的传统继承与融合创新之上,形成了一种具有婉转、圆润、枯淡、温和等艺术特征的笔墨皴法。其独特的皴法表现在实际创作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多种层面的勾皴来呈现笔墨厚度与精神深度,从而使得大土三阳在山水绘画创作中形成了以长披麻皴来表现山石树木的个性化艺术道路。(节选)

文/尚辉

《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笔老气壮、情意融洽

大土三阳这种艺术形式有别于那些一套笔墨画遍千山万水,三山五岳一个模样的绘画方式,更有别于那些打着写实的旗号,用毛笔画一些不伦不类的素描式中国画,大土三阳的作品完全是一种崭新的形式,这得益于他曾经几十年千锤百炼于传统中国画的技法,毫不夸张地说,传统古圣先贤的技法特点,在大土三阳积学厚养的苦修过程中,均能熟烂于心,在创作中,他完全可以自由发挥,如探囊取物。于是,大土三阳依仗着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夫,把传统笔墨与新时代艺术表现元素进行高度融合,充分发挥形、光、色、线、水、墨等各种艺术元素的表现力,并使这些随类生发的艺术元素,交相辉映,互生奇妙,从而实现笔墨意趣、高超技法与眼中之美的神遇迹化,让画面从传统的平面自然过渡到二维、三维空间,甚至多维空间,平面中充盈着二维、三维、多维空间的运动节奏,韵律十足,自然和谐,表现出符合这个时代大众审美评判标准的立体构成。(节选)

文/桑干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主任

艺术评论家

大土老师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张是重复的!他在万千变化中寻找不变的永恒,在别人还寻找突破而焦灼的时候,他用努力在传统中革新,他的作品非常扎实,从画中长出的每一棵树开始,都浇灌了历史的气息,从而真正实现了人画合一的艺术境界大土老师有格局、有情怀,更有追逐超然物外的艺术境界。

文/蔡佳霖

人民日报《袭古创今》栏目编导

03作品赏析

奇真逸荡——观大土三阳山水作品

庄子之奇逸,在于对大、小,远、近,广、狭等诸多对立抽象概念的自由想象,鲲鹏九万里举翅,寄于上下四方之宇宙;蜉蝣不知晦朔,无意春秋,只看朝生暮死。以文字驱遣心象的生成,在时空的夐远中体察浮世真幻的交迭,此种张力与魅力,历千年而不朽,并深刻地影响后来的中国文艺创作。极目远视而往返于心,我们同样能在大土三阳的山水作品中,得此番奇特玄妙的旨趣。

独酌无相识,举杯邀残月

69×69cm,年

山水的图式、节奏无不带着画者承古创新的个人风貌。山石、树木、山峰是画面组成的“常客”,三者间的排布遵循着虚实穿插的创作规律,既可以看到传统山水画布局走势那一步一换景的成熟圆融,展示可居可游的审美意境。

东江晨曦

×69cm,年

又可以从墨的点染、细线勾勒、留白等技法营造的新鲜观感中,看到画者超越传统的追求。山石作为一个视觉上的重点,往往被放置在画面的近景处,它们被浓润、粗疏的线条塑造出来,画者运用水墨,剥离了自然之眼下粗粝石块的繁杂琐碎,以极其概括的线条、墨的色块,写意出在自然中历风雨的山石那巍巍浑厚的本色,师法自然而以画者心意改造之,正得“似与不似”之味。

鹤岺松风图画中

×69cm,年

磅礴中感细致,自然中写真实。远山明秀,色淡云清,山岚蔼然,冲淡澄远,可称人间仙境。而在极清淡的远峰与极浓烈的山石间,是簌簌生长、摇摇袅袅的林木,精彩地体现出画者对水墨的运用与控制,是笔墨技法灵活运用的结果。墨的干湿浓淡用以敷染树干那细致的明暗对比,水墨扩散的弹性转换为延伸的枝干、吹拂的花叶那自由潇洒的韵味,至奇处传递画者的真性情。

阳明英姿秀

×69cm,年

“要学古人做学问,攀高峰的经验和知识,而不是跟在古人后面为他背包,提粮袋,扛扁担,我要创造的是属于我自己的,别人无法复制和替代。”大土三阳先生的山水画创作实践与成果,也正如其自述,在汲取宋元明清传统绘画之精髓外,更在自然中体悟、凝练出自己奇特强劲、逸气回荡的山水风格。

04作品欣赏

晴雪图

×96cm,年

归秋图

×cm,年

碧玉妆秋醉十分

×97cm,年

山谷静声松风宁

×69cm,年

冠钰新晨乐

×69cm,年

北岳高秋

×69cm,年

荷舞

69×46cm,年

秋深荷醉

69×46cm,年

桔红

69×46cm,年

寿

×69cm,年

清语溢清气宜芳

×69cm,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州艺博会收藏推荐名家大土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