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本诗是李白写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提到山水田园,自然要说到魏晋时代的陶渊明,以及和李白同时代的王维、孟浩然。与这些山水诗大家相比,李白的诗独具特色。
终南山在唐都城长安的南侧,这里环境优美,远离都城的喧嚣,但又不是太远,所以是唐朝时隐士比较喜欢的隐居之所。
李白不是到这里隐居的,他是来玩儿的,斛斯山人是他的朋友。这位山人的复姓是“斛斯”,说明他的祖上应该是鲜卑民族。当然到了唐朝,这些人除了姓氏,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已经是完全的汉化了。因为这个姓现在比较少见,所以稍稍提一下。魏晋以来的少数民族因为对汉文化的认同,他们的子孙后代最终都变成了唐朝子民,唐朝真是一个民族大熔炉。
李白在终南山整整玩儿了一天,到了晚上暮色沿着山势缓缓而下,月亮越出山巅,很晚了才下山。碧山、山月都是李白所喜欢的意象,因此李白很有可能是专门欣赏过终南山月色后,才下山的。
下山之后回顾来时路,已经掩藏到翠色山体的幽深之处了。
李白与斛斯山人携手来到山脚田家,这里应该是斛斯山人隐居的地方,是小童给他们开的柴门。李白在诗中虽然说的是“田家”,但是显然这个田家有一定规模,院内有绿竹幽径,还有青萝花草。
能够有这样的布置,说明斛斯山人很有品味和才华。自然言语上也就会和李白非常投机,两人聊天很欢畅,身体的疲惫因为心情愉悦而得到充分缓解。还有李白所喜欢的美酒敞开供应,使得宾主兴致非常高。
酒酣处,李白放声高歌,松涛阵阵为他伴奏。长歌一曲唱罢,天将破晓,星空银河光芒逐渐稀落。
这一晚上李白过得非常愉快,他醉态可掬的样子使得宾主尽欢。这里倒不是说主人觉得李白醉酒很有趣,而是说主人看到李白酒喝到位了,说明自己的款待令李白非常满意,这才是使得主人最为高兴的地方。招待客人自然希望客人吃好喝好。
宾主都非常开心双方关系越发亲近,彻底敞开心扉。
从本诗来看,李白这次不虚此行,既观赏到终南山月,又和斛斯山人这位好友聚到一起。所以李白非常开心。
对于这首诗,李白写的也是不厌其烦,把碧山、山月、翠微、来径、幽径、绿竹、青萝等等等等全都记入诗中。这些特别具体的景物说明李白把每一个细节都记到了心里,正说明李白的放松以及对这次游历的喜爱。
同样是山水田园诗,李白的诗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将景物、人物和事件都附加上他自己的主观印象。他所追求的并不是陶渊明那种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初心”,也不是王维、孟浩然凭借山水田园修心养性的“期待”。李白只是欣赏、体验,并让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山水田园之中。
他的内心本身就是非常纯粹的,因此与山水的融合对他来讲毫不困难,以他的视角去看待山水和其间的人物,就会有一种潇洒空灵而且快乐放松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