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霞浦宋代古刹法华寺人文之友
TUhjnbcbe - 2024/3/3 16:59:00

据民国版《霞浦县志·祠祀》记载:法华寺始建于北宋乾德二年(公元年),明万历十三年(公元年)再修,清乾隆十五年(公元年)由僧若明重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一、法华寺建造的来历

法华寺,位于福建省霞浦县长春镇法华村马耳峰山麓。相传,法华寺原是霞浦县海岛乡浮鹰岛林国茂将*兑弟俩在此读书的草寮。由于当时周围环境复杂,森林茂密,经常有野兽出没。他们俩发誓,如果将来有出息,愿以此地为地基兴建寺宇,并捐赠附近田地为寺产。由于兄弟俩发奋学习,若干年后,如愿以偿获仕途,兄林国茂任京官,为国子助教,弟林国祥官拜镇北大将*。兄弟俩衣锦还乡后,为兑现许下诺言,即出资兴建法华寺,并赠周边田地亩为寺产,敬请延僧为住持,造三浮图及一切桥道。当年林国祥所书的“妙法莲华”的蓝底金字匾额犹在,以及“浮鹰山助教林国荗为及男裴果等建造的石阶”等石碑刻还清晰可见。

二、法华寺的建筑特点

法华寺建筑为二进重檐歇山式,由大雄宝殿、钟鼓楼、禅房、斋堂以及客房组成。殿上的栋梁、楣梁、皆雕刻有双龙戏珠,八仙过海,以及松竹梅等浮雕,大雄宝殿的檐角、檐口雕刻奇花、名鱼、彩灯等浮雕。大雄宝殿前四根廊柱下分别垫有四个代表宋代雕刻艺术的双层八角莲花青石浮雕石础。在这些雕刻中让人称奇的是道教的神话故事“八仙过海”能够在佛教寺院出现,真是很少。从中也可说明“道教”与“佛教”的文化互相融合。

寺内的天井两旁分别种植两株百年的桂花、及一块明朝万历年间的碑刻,从中可了解寺院变革历史,同时,还有三座保存完好的宋代舍利塔。

三、文人墨客留下墨迹

1、朱熹题楹联

相传法华寺山门的楹联为宋代著名理学家因避“伪学之禁”到长溪县(今霞浦)时,寻访学生游本寺所题,上联:地别九重天,碧水丹山青为界;下联:门当三益友,苍松翠竹白梅花。由于年代久远,朱熹原墨迹破损,而今刻在山门的字迹,则是民国二十八年(公元年)由当时本寺释延清住持邀请著名高僧弘一法师依照朱熹原句题写,并在右上联下题刻“朱晦翁题旧句”,左下联之下题刻“晚晴老人书”。

2、清郡守李拔游法华寺时题诗一首:

放生池上涅槃台,水月松风次第来。

绣谷春深无限意,千秋寿域一齐开。

3、清拔吴国翰书写《过小罗浮法华寺僧一田留饯而别》一文

众岫如连鳌,中冈若勒马。

拥以千株松,松间构兰若。

细径蛇蟠纡,长桥霓横堕。

篮舆冲雨来,山溜溅行踝。

举眼郁峨峨,连陂叠广厦。

七十二云阶,三憩入门坐。

绀宇窈然深,精蓝凿牙间。

前檐齐后阶,上廓瞰下瓦。

老僧梦起迟,见客礼齐野。

自言入深山,来者日益寡。

留我聊盘桓,杯酒且同把。

瓶钵有余清,盐薤见潇洒。

鱼钟表懒敲,佛火剩残灺。

羡此遗世缘,何烦让因果。

柴门更相送,愧我劳劳者。

回首碧峰尖,一带白云锁。

现在法华寺已被列为霞浦县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旅游爱好者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是善男信女朝拜的佛门圣地。

1
查看完整版本: 霞浦宋代古刹法华寺人文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