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苏轼与黄庭坚,真正的神仙友谊人生难得一知
TUhjnbcbe - 2023/11/5 1:55:00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s://m.sohu.com/a/111033359_362018/?pvid=000115_3w_a

放眼北宋,名人志士层出不穷。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对北宋名人之间的神仙友谊——苏轼和*庭坚。这两位想必大家都认识,只是他们之间的友谊却有一些人不太清楚,这两位是真正的亦师亦友,知己之情。我每次看到他们之间的故事,都会所有触动。

苏轼外出游历,总要把一些事情和人物记录下来。苏轼曾登临*山,被*山壮丽景色所折服,不禁倾倒于山峰之美。他曾写下“*山秀丽锦绣,自藏天地之灵气”的诗句。而*庭坚,也是对*山钟爱有加。他多次描述*山的壮美景观,更以一首名篇《*山谏草堂》彰显了他对*山的无尽喜爱。如果两人是生活在现代,恐怕会被*山文旅邀请作为文化大使。

苏轼与*庭坚两人虽然不是同时协伴登山,但却有着惊人的相同感受,不愧是生活中好友。笔者也曾去爬过*山,两人诗词中风景如今仍存在,可惜*山文旅并未将其作为一个景点,自然没有建设相关的纪念堂,因为未能找到合适的凭吊地点,但这并不妨碍两人友谊的佳话也永远留存于人们记忆之中。

当然两人之间的趣闻轶事还不止如此,一日,*庭坚在家写字,写了几张草书,颇感骄傲。唐代张旭和怀素都是以草书见长,被称为中国草书史上的最高的双峰,*庭坚自认为继承了怀素和张旭的衣钵。他就拿这个作品给苏东坡看,苏东坡一看就知道*庭坚有点骄傲,他就说,写得非常好,像这样的字,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是什么,你知道吗?

*庭坚心里有点高兴,觉得今天苏轼要开始夸奖自己了。

苏东坡说道,你写的这个字像是“死蛇挂树”。

*庭坚听了以后说,老师你批评太对了,一针见血。我也是向老师学习了好长时间,我看老师的字,也可用有一个词来形容,“石压蛤蟆”,老师的字就像石头下面压扁了的那个蛤蟆,而且是癞蛤蟆。

他说,你的批评非常正确,一语中的。我也是跟老师你学了很久。老师的字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石压蛤蟆”。*庭坚说苏轼的字迹,就像是一只被压在石头下的癞蛤蟆。

说罢,两人相对大笑。

只可惜,因为朝廷上的纷乱,苏*二人很少有机会在一起,仅以书信交流,互相安慰,互相鼓励。苏东坡临终之前,曾将他新写的《寒食帖》送给了*庭坚,只可惜,*庭坚拿到的时候,苏东坡早已过世。*庭坚因此事,悲恸良久,写下了《武昌松风阁》:

“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苏东坡去世后,*庭坚被贬到宜州,在此生活三年后离世,享年61岁。苏东坡一直把*庭坚当作灵*之交,*庭坚对苏东坡的教导念念不忘,每一次遇到苏东坡,他都要恭恭敬敬的行礼。而实际上,苏东坡比*庭坚只大了8岁。

在*庭坚生命的末尾,他坐在杀牛的案板前,点着香,看着书。用便宜买来的鸡毛笔,给朋友们写题跋。站在城头上,被雨水打湿,是他生活中的一大乐事。正因为如此,他与苏东坡的豁达性格不谋而合,两人的情谊才如此真挚,流芳千年。

从历史展望如今,*山它不仅以自然美景著称,还因深厚的地方历史文化底蕴而备受赞誉。一直以来,致力于*山地方文旅发展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让我们领略到了属于*山的文化魅力与风土人情,“创意*山美在徽州”这是如今的*山文旅推广的主题,从历史展望如今,让我们一起怀古历史,展望美好*山的明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轼与黄庭坚,真正的神仙友谊人生难得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