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宝,字霁石,号大禅,年生于上海,现系国家一级美术师、工艺美术设计师,中国国画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市中西美术融合协会副主席,中国致公*中央书画院理事,上海致公书画院副院长,上海书画院特聘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杨浦区美协副主席。荣获“当代中华文化名家”等荣誉称号。
张根宝探索书画五十余年,擅山水、花鸟、人物、走兽,专攻松鼠。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展览并获奖。上海电视台多个频道专题报道。出版有《张根宝作品选》《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系列·张根宝作品选集》《花鸟画教程》《怎样画荷花·张根宝著》《怎样画小动物·张根宝著》《百花百鸟·张根宝著》;入编出版《海派书画》《百年中国画家-当代卷》《新世纪中国名家经典作品集》《新中国十大优秀国画名家经典作品集》《当代中国画名家经典作品集》《工笔花鸟画教程》《画家必备花鸟摄影资料图库》《丹青昌硕·松鼠百图》等。《十二生肖》《彩丽书画》二套作品被上海世博会征为特许品出版,书法“蛟龙”随“蛟龙号”远海深潜,创中国首例。持铭“厚古愛今,我在其中”,不少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大学、文物馆等单位及藏家珍藏。
扇面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据记载就有曹操请杨修为其画扇的记录。至唐代,画扇盛行,那时的扇子是圆形的,故称团扇。到北宋时,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扇子的形式有了发展,产生了芭蕉形。由于折扇的传入,明代已发展成集书法、绘画于一扇。中国文化历来都体现在各个领域,扇面文化经历至明清书画家的精心创作,逐步确定了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品种而被普及、流传,逐步形成了扇面画独立的审美体系。如今,由于扇面形式的多样,材质的发展,扇面画的创作较之手卷、中堂横披、册页相比,其创作难度是不言而喻,尤其是折扇,要求书画家就其独特性去精心去设计构图、用线、用墨,使画面和整个扇子完美结合,融为一体。
张根宝画扇有其独到之处,从他画的扇面画里,你能感受到一股不失时代的文人画气息,孤高而接地气,静谧且深远,画面富笔墨有故事,具正能量
一幅《冬雪残荷》,表现了一岸白雪,几支荷干,一只不畏严寒的孤鸰,飞栖干头凝视远方,似乎在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当下,在于勇于前行,不惧困难,温暖的春天就在前方,美好在于不息的坚持,间隙休憩,向着希望,勇往直前。观其画面几根干草,大面留白,凸显了荷塘雪后一偏银装素裹悄然肃寞的景象,这是画家的巧思妙想,同时反映了画家的修养和胆识,暗合了中国画之即白当黑、白非所白的理论。感苍辽廓皑皑白雪天地寒,觉气空灵静静万籁生命寂;廖廖数笔的枝干排列,体现画家多年修养之凝练,在光滑的扇面体现出枯枝的精神,表达了画家几十年练就的功力。扇面画之难,难就难在画之越简其精越深,执手近观,方寸间蛛丝马迹一览无余,扇面画所要求笔墨就更须精妙。唐孙过庭《书谱》对笔墨的要求有这么一段:“重若崩云,轻如蝉翼,纤纤乎如初月之出天涯。失之毫厘,廖以千里。”扇面画须精确到位,一丝不苟;《冬雪残荷》正是灵活运用了中国画黑和白、虚和实的关系;用简单的黑、白、灰色的有机配合,使画面显得白雪皑皑、素雅宁静,毫无杂碎,而栖息枝头鹡鸰起到了点睛之笔,仿佛它的飞来唤醒了冬的沉静,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持者在炎热的夏季萌生凉意,提振精神,清心爽快。
唐王摩诘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诗有了画面就鲜活,而画有了诗意就有了灵*、有了精神,你会身临其境,感受大千。
扇面《松风明月》图,一轮明月正悬当空,云烟间松岭峥嵘,松风馨幽,若丝却无,一帘清泉自远而近,回绕山涧汩汩奔来,月色下的山泉似仙子下凡,素练飞舞,冷隽洒脱,泉声随风间息。观这幅画仿佛听见了王维的“山居秋瞑“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声。诗意笔下的月、山、松,泉显然具有了内涵,有了情怀,有了精神和神思,仿佛觉得山中有我,我在山中,月色银光下烟岚空濛,息间虚虚地听到了泉声,嗅到微风飘来的松叶香,感受到夜间萧静的习习凉风。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有述作”。书画载道,有情有趣,情趣最能联通人的情感,潜移默化,所谓情之所至,生之所达。
张根宝画松鼠可称高手,素有“锦毛鼠”之雅号,在多个媒体鲜为人见。已故中国著名艺术家程十发为其画松鼠题有“张根宝画松鼠“以肯定他画松鼠的独到。扇面《接福》,从总体看就非常接地气而书卷气十足,画家运用了民间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渴求为索引,以佛手和拟人的松鼠为素材,勾勒出福降人间的喜气。
画家用丝毛法批出两只毛茸茸的小松鼠,灵动可爱,忽闪的大眼睛晶莹透亮,鲜红的鼻子显得分外诙谐,一前一后,呼之欲出,争先恐后地跳跃着承接突降人间的佛手,喜悦之情不予言表。右边的题款是:”迎福,接福,纳福,享福,福来面前真幸福”。
一幅小松鼠道出了人间真谛,我们只有不惜努力地争取幸福,面对困难去迎福,积极努力地去接福,真心实意地去纳福,脚踏实地的去享福;幸福来之不易,我们更应惜福,我们面对幸福会更坦然,才会真幸福。从《接福》的情中我们感悟人生,从书画的趣里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书画艺术的精髓。
扇面书画随之中国文化的发展将不断的发展,我们期盼更多样的扇面书画在书画艺术家的笔下星光灿烂,大放异彩。
编者:北京墨真书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