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商丘古城东南处有做纪念孔子的文雅台
TUhjnbcbe - 2023/3/7 18:43:00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508/8929377.html

在商丘古城东南湖岸边,有一座古香古色的不大的院子,院子外有一石碑刻有文雅台三字,这是一处纪念孔子的名园胜地。

春秋时期,孔子率弟子由曹国来到祖居地宋国,在宋国都城雎阳城东北角大檀树下与弟子演习礼仪。宋国大司马桓魅听说后,想起孔子谴责他的往事:多年前,桓魅将棺椁进行了一次大改革,由原来的木椁改为石椁,孔子对此大发议论,曾骂他大逆不道。为此,桓魅很恼火,一直怀恨在心,欲擒杀孔子。今天,正好送上门来。他于是派人先砍掉大檀树而警告孔子。孔子看势头不妙,正想离去,弟子催促他说:“先生,快点走吧!”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魅其如子何?”意思是:“天赋于我传播道德的使命,桓帷能把我怎么样?”于是离开宋国去陈国。

西汉初年,刘邦的孙子梁孝王刘武做梁国国君时,在孔子习礼处盖起了楼台亭阁,常与司马相如、枚乘、枚皋、邹阳等文人雅士在此吟诗作赋。后人认为这里既是孔子习礼处,又是司马相如等文人的游览胜地,颇有文雅之风,于是建文雅台。

文雅台东西宽约70米,南北长约米。四周筑有围墙,墙外沟渠环绕,内植芦苇,环境清幽,风景宜人。进人大门,青砖铺路,两旁遍植桃李花卉。前有过厅,分为南北两进院。后院北屋正殿三间,中间神龛内置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的木牌位。两旁置有孔子弟子原宪、司马耕以及汉代司马相如、枚乘、枚皋、邹阳,晋代谢灵运、谢惠连,唐代李白,宋代苏东坡等人的木牌位。正殿东侧北屋3间,正中嵌有“十全老人”石刻像,环壁嵌有历代碑刻石条40余通。此乃光绪年间归德知府文悌所为。文悌来商,目睹士子多不习碑帖,涂鸦墨猪,始笑于人。于是便筹巨资,开具名碑,派遣专家前往西安、曲阜两处碑林,挑选镌碑名手,翻刻名碑效十种,用毡条包裹,扉驮运至商丘。将文雅台旧房拆除,建新房两进院数十间,将碑刻白条分别嵌于正殿东侧3间北屋之内。名碑有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欧阳询的《九成宫》苏东坡的《寒食帖》《春帖子》,*庭坚的《松风阁》,赵孟類的小楷《闲邪公家传》,邓石如的小篆、隶书各4幅。另有名碑十余种。石刻像中的十全老人峨冠博带,手持竹杖,悠闲自得。所谓“十全老人”,乃是乾隆皇帝好大喜功,自我吹嘘武功为古今一人,故晚年以“十全老人”自号。

北屋门前是著名的伐檀池。池圆形,青砖砌成,深约17米,周长约33米。池内植莲,夏日荷花盛开,清香袭人。池南有座2层6角凉亭,内悬匾额“习礼享”,为光绪年间归德知府文悌所书。亭中有唐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绘孔子肖像石碑一通。

文雅台经文悌重修后,青年学子经常携带墨汁、矾纸结伴前往捶拓,对商丘的书法艺术推动很大,并出现了不少书法家。民国十年(年)前后,文雅台曾改为救济院,院内花木逐渐荒芜,游人渐少。民国二十年(年)后,商丘行署专员兼商丘县长朱久莹请孝廉王少揖担任该院院长,也未能恢复昔日之风光。日伪沦陷时期,豫皖剿共*总司令张岚峰将救济院迁出,改为制革厂厂,将旧房重新改建,碑刻遭到严重破坏,所剩无几。“文革”中又一度遭到破坏。近年来,日本研究孔子专家井上靖和古山和宏曾前来考察;国内不少专家学者也慕名而至。

我们深信:修复后的文雅台一定会变得更美,将会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和学子。

1
查看完整版本: 商丘古城东南处有做纪念孔子的文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