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鲜为人知的宁夏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宁夏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风情!
《大银川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前言
神奇宁夏!这是很多到过宁夏来的人们对宁夏这片土地的褒奖。
很多人都知道,宁夏是我国最小的省区。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宁夏的风景和人文却是那么的独特。
很多人一提起宁夏,想到的是是不是骑骆驼上班?是不是都是沙漠戈壁?喜欢诗和远方的人们,想到的是那句代表宁夏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其实,宁夏还有很多美景和历史人文值得您来追寻和欣赏!
1
贺兰山上雪
这几天,塞上天气晴好,狂风吹散了厚厚的云层和沙尘,使得千古美景:“贺兰晴雪”重现银川。这是一道久违的美丽风景!
贺兰晴雪,指的是冬日或者初春(甚至是初夏)时节,人们在晴天视线比较好的时候,看到的贺兰山美景。
这个美景存在了千万年,但一直到大明庆靖王朱栴就藩宁夏后,才给它起了这个好听的名字。从那时候起,它就成为宁夏美景中的代表性景观,屡屡入选明,清,民国,和现代等各个时期的宁夏八景里,更是被誉为塞上第一美景!
《贺兰晴雪》-朱栴
嵯峨高耸镇西陲,势压群山培嵝随。
积雪日烘岩冗莹,晓云晴驻岫峰奇。
桥松风偃蟠龙曲,怪石冰消卧虎危。
屹若金城天设险,雄藩万载壮邦畿。
先不说诗中那些生僻字你认不认识,就是单看这些字都觉得气势恢宏,读着诗句,就仿佛感受到一张波澜壮阔的贺兰山雪景图在面前徐徐展开一般!不得不说这位才子王爷是如此的观察入微。
在古代,这个景致时常可以看到,也成为了古人诗词中常出现的赞美和衬托的对象;更是如今的人们追捧和打卡的对象。很多人都被它的壮观瑰丽的气象所折服。
其实,古人也是见怪不怪了,甚至有些熟视无睹。为什么?
因为在古代,贺兰山正好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界山,可以说是一边天堂,一边荒漠,这也使得贺兰山成为了纷争之地。属于是苦寒之地。人们恨不得远离这里,而在这里的人们则是疲于奔命和抗争,有几个人能像那位才子王爷那般有闲情逸致来欣赏贺兰山的美?
如今的人们有时间欣赏,更有科技产品记录这个美景。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化,使得“贺兰晴雪”变得不是那么常见,甚至是有些罕见!也难怪使得这几天随着“贺兰晴雪”的重现,人们“哇塞”声一片!
用一句话来概括:贺兰山上的雪,不常见了啊!
2
*河水中鱼
银川自古就被誉为“塞上江南”。唐代诗人韦蟾有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这个“塞北江南”就是指的宁夏!
这里物产富饶,在贺兰山的护佑和*河水的滋润下,使得这里也被称为“鱼米之乡”。这里沟渠纵横交错,有着“百渠流润”的美名。生产出来有水就有鱼!这里的鱼产量还是非常大的。像鲫鱼,鲤鱼,鸽子鱼等等。
*河的水产中,最闻名的也是*河鲤鱼,别看整个*河流域都产鲤鱼,但是,千万年来生活在宁夏段的*河中的鲤鱼,在和湍急的*河水搏击中,练就其肉质紧实,使得其味道鲜美而闻名!
有人说,宁夏人不吃鱼!吃鱼也是最近十几二十年才开始吃的!
此言差矣。从大明洪武九年,明太祖朱元璋遣耿忠徙“五方之人”充实宁夏开始,宁夏境内的鱼就遭殃了。为什么?因为这“五方之人”中,很大一部分是江南吴越之人。这些人初来乍到,又没有足够的粮食裹腹,于是就打起了宁夏镇(如今的银川城)周围密布的湖泊中鱼的主意!
众所周知,宁夏境内的土地多是盐碱地,很多湖泊都是*河改道后形成的,星罗棋布在宁夏平原上。这些湖泊水草丰茂,芦苇荡漾。在之前的西夏王朝时期,人们都只吃牛羊肉,所以湖里基本都是大肥鱼!
但是,吴越之人都是吃鱼的高手,或者是高手中的高手。在他们眼中,这些都是“死水”中的鱼,哪里有“活水”中的鱼好吃?宁夏哪里有“活水”?自然就是*河了!但是,*河水那么深,河中鲤鱼又是在深水中游行,不是那么容易能捕捞上来的。
这些因素这也使得*河鲤鱼变得奇货可居起来。
而说宁夏人为什么不吃鱼的?那是因为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征伐战乱不断,很多人都浮尸湖中,成为了鱼的口粮,幸存的人们自然就不吃鱼了。但是,对于*河鲤鱼,很多人还是趋之若鹜的。
到了现代,由于上游水坝的修建,使得*河鲤鱼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威胁和改变。虽然说如今有专门养殖的鲤鱼也冠以*河鲤鱼,还有人们专门放生到河中的鲤鱼,但是和当初那种*河鲤鱼的品质不可同日而语。
最终,人们夸张地把*河鲤鱼和贺兰晴雪相提并论!意思是都很难得啊!所以,禁捕禁渔就对了!还鲤鱼一个生存的环境!
3
“贺兰山上雪,*河水中鱼”其实说的是:一个是难得一见的景观;一个是难得品尝的美味佳肴。
来到宁夏,吃上一条正宗的*河鲤鱼,欣赏到贺兰晴雪的美景,才不枉宁夏一走啊!来宁夏给心灵放个假,也给眼睛饱个眼福,更要饱个口福啊!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银川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