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处,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更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通过研发“电眼”看山河系列数字化产品,构建了“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的政企合作新模式,为服务黄河流域减污降碳治理,促进社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贡献“甘电智慧”和“甘电力量”。
“电眼”搭建分析平台画出大数据生态画像
甘肃省幅员辽阔、地域狭长、地貌复杂,给环保监管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利用电力大数据开展污染防治监测?成为国网甘肃电力举全力攻克的重要课题。
年初,国网甘肃电力探索运用社会责任管理理念及工具,聚焦甘肃地域特色,主动对接黄河流域和祁连山生态保护监测需求,群策群力创新打造“电眼”看山河系列大数据产品——“电眼看黄河”“电眼看祁连”。
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设计、开发,年3月,基于电力大数据孵化的“电眼看黄河”环保监测模块初具雏形,该产品利用电力大数据和环保大数据,对沿黄河流域重点排污企业及散乱企业进行用电信息及环保监测分析,能深入分析污染源、环保设施、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用电数据与排污情况的关联性,形成包含排污企业生产、经营、能耗、排污等多维标签的综合数字画像。
黄河在兰州市区穿城而过。张力摄
年9月,国网甘肃电力在“电眼看黄河”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环保大数据平台之间建立了数据传输专线,实现了电力大数据与甘肃省环保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黄河甘肃段全景、全干流、全企业共同参与,服务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同样,祁连山保护区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地和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在国家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年9月,作为全国首创的集“源头防护、融合监管、多维评估”为一体的“电眼看祁连”数字化祁连生态保护电力监测系统成功面世,构建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天地一体”立体化生态环境电力监测网络,依托电力大数据服务政府部门开展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治理。
“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发动各市州供电公司供电所台区经理人,通过工商信息反查、现场走访调研、电话沟通等方式,共开展4轮次污染源用电信息匹配工作,完成2万条污染源用电信息匹配,建成污染源数据库。融合污染源用电量、电网GIS、环保设备分表计量等数据,最终成功构建了电力大数据监测分析模型。”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互联网事业部项目负责人申富泰说。
“电眼”开展预警监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月8日,在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国网甘肃互联网事业部汇报了“电眼看黄河”“电眼看祁连”在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祁连山环境治理、区域碳排监测等场景方面的工作,这是双方自《电力大数据助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以来的持续深化交流。
黄河流经甘肃省白银市公里,占黄河甘肃段的58%,流域面积平方千米,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眼看黄河”在白银试点运行以来,基于电力大数据在“电眼看黄河”中开发碳排放监测功能,通过获取温室气体高排放企业名单,对白银市40家重点排污企业、户散乱污企业、户临时用电企业、户规上企业、4户分表计量企业用电信息进行采集,通过企业二氧化碳当量与用电量进行关联分析,对企业状态、排污情况进行全景监测,实现数字画像、历史行为分析、实时监测等8大监测服务功能。经测算,通过电力辅助环保监管可节约人力成本人/年,减少相关企业环保设备采购成本.6万元。
国网武威供电公司员工赴甘肃普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检查排污设备。杨明娇摄
同时,这双“电眼”也在祁连山脉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通过电力杆塔、无人机等视频监控资源,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区里64家工业企业、41个管护站、86个水源地、22家A级景区等为监测对象,针对省市环保部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