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自治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第50次新闻发布。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金豹、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德、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尚志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晓秋、自治区农牧厅二级巡视员王雨锋针对自治区复工复产相关情况答记者问。
王金豹首先介绍全区复工复产总体情况: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复工复产的决策部署,加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3月15日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增设了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组,综合协调全区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十多天来,工作组建立了横向至21个成员单位,纵向至12个盟市的协调推进体系,以政策研究为抓手,强化调度分析,切实解决复工复产问题,实现了阶段性工作目标。
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建立全区复工复产政策体系
3月16日,依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旗县(市、区)疫情防控风险等级的公告》(内政字〔〕14号),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关于落实疫情防控风险等级调整要求全面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内防指电〔〕16号),要求各地清理取消复工前置条件,放开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教育、培训行业除外),推动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并提出“一周内(至3月22日)全区复工率大幅提升,3月底前应复尽复”的工作目标。目前,自治区文旅、商务、工信、市场、交通、税务、环保、农牧、林草、体育等10个部门相继出台行业复工复产指导意见,初步构建起了覆盖全行业的政策体系。
加强新闻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
按照自治区政府统一部署,组织相关厅局出台农牧业、交通运输业、商贸流通业和服务业领域开复工指南;印发疫情期间企业税费减免、国有企业减免房屋租金、就业、用地、环保、海关通关等支持政策指引;发布财政、税务部门政策受理流程,采用“一图看懂”方式,制作宣传资料23份,集中向新华社、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晨报等主流媒体平台推送,进一步扩大政策宣传范围。以信息快报方式,向各地推介驻企帮扶、物资保障、项目审批等方面案例典型、工作亮点和创造性工作方法3期38例,加强了典型引领和标杆示范作用。
强化情况调度,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农牧业、工业、服务业和外商外贸领域开复工日报告制度,对主要16个行业情况进行监控,每日形成报表和报告,准确反映全区复工复产动态。3月22日,为确保用工安全,将入境务工人员情况纳入监控体系。二是加强政策梳理,整理疫情以来盟市出台复工复产政策条,清理不符合疫情防控等级下调、不利于复工复产政策57条。三是研究起草工作建议,形成《关于解决自治区复工复产堵点断点问题的报告》,梳理主要堵点断点问题9大类,收集整理典型案例27个,提出一系列工作建议。针对《关于报送内蒙古民营企业强复工复产情况的报告》、《国内动态清样》反映的复工复产问题,协调自治区交通、人社、地方金融监管等部门研提解决办法。四是设立全区举报电话,及时协调解决复工复产问题。
3月15日,工作组向社会公布复工复产咨询投诉电话。截至3月24日,累计接到咨询电话项,解答了复工人员隔离、复工开业和务工人员健康卡(码)使用等问题。累计受理各类投诉62项,内容涉及地方政策落实滞后、小区防疫管控偏紧及绿色健康码使用受限等。现已办结54项,回访投诉人均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各行业开复工率提升显著。截止3月24日,工业方面,除季节性因素外,农牧业龙头企业实际开复工率达到90.2%,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复工率已超去年同期,除季节性因素外达到95.8%。服务业方面,除校园便利店、倒闭超市、受进出口限制无法开工百货商店和季节性批发市场外,超市便利店、综合超市、百货店、批发市场、社区菜店,已全部复工。住宿业开复工率71%,较3月15日提高38.6个百分点;餐饮业开复工率76.5%,较3月15日提高51.8个百分点。公共文化场所和旅游景区由基本没有开业,到开复工率达98.3%和38.3%,扣除季节性因素,基本实现了应复尽复。外商外贸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和家重点外贸企业复工率达到%。“一周内(至3月22日)全区复工率大幅提升”目标如期实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复工复产政策落实,全力疏通堵点断点难点,针对重点企业建立盟市领导包联制度,推动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确保3月底实现全部市场主体应复尽复。
记者:《关于落实疫情防控风险等级调整要求全面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内防指发﹝﹞16号)印发后,我们明显地感到,全区各个行业复工复产复市速度在加快,社会正常生产秩序正在逐步恢复,我们还想了解一下,目前自治区复工复产中还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要怎么解决?
王金豹:《关于落实疫情防控风险等级调整要求全面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内防指发﹝﹞16号)印发后,全区复工复产工作进入加速期,各行业复工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从盟市和部分区直机关反馈的信息来看,全区复工复产仍存在一些堵点、断点、难点问题。一是复工复产政策传导速度偏慢,部分地区仍未将自治区相关政策落实到位;二是部分地区过度检查、过度防疫的现象仍然存在,影响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三是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面临产业链、资金、库存等各方面压力,部分企业复工后面临亏损;四是群众对疫情的恐慌还没有彻底消除,消费端需求被限制。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治区全面复工复产进度,也是我们下一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