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茶为媒谈我国茶诗中美的意蕴 [复制链接]

1#

《茶经》,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之内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专门介绍茶的一部专著。

陆羽让我们真正认识到了茶,绝非简单的饮品,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传统。茶文化,在整个世界上,中国都是独树一帜的。

仅仅是饮茶的工序就足以令人眼花缭乱,宋代的茶百戏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虽然这种清水画丹青的古法技艺如今已经失传,但都足以说明中国古代茶文化的深厚。

除此之外,以茶衍生出来的繁荣文化更加是数不胜数,最典型的便是茶诗。将茶写进诗歌之中,无疑是中国人才有的独特浪漫。

茶文化的发展

在我国,茶文化到底多深厚呢?其实茶作为中国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从商周时期就已经极为常见了。

当然在商周时期由于茶叶产量的限制,其还主要集中于贵族的生活当中。但到了战国时期,茶叶就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

先秦经典《诗经》之中便有着对茶的记载。这个时候,茶其实已经不是单纯的饮品了,古人开始为其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

到来隋唐时期,伴随着四川等地茶叶种植规模的扩大,茶叶不再是达官贵族才能够饮用的,彼时“人家不可一日无茶”。

茶叶深入到了千家万户之中,不仅仅是自己饮用的重要饮品,同时还是接待客人的重要方式。上文提到的茶百戏则形成于唐代,而鼎盛于宋代时期。

到了元代由于统治集团文化上的差异,致使茶文化相关的很多内容别抛弃,逐渐消失。

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写道:“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这便是唐代的茶百戏,当时受到了很多文人的推崇和喜爱,茶早已融入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之中。

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写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亦是对茶百戏的细致描写。

对于古人来说,饮茶不是为了单纯的解渴,而是作为社交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茶文化早就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深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挑夫贩竹、平民百姓,没有一个不喜饮茶,不喜茶文化的。

很多人都会觉得中国的酒文化发展能够和茶文化相比,但其实在古人心中,饮酒远远没有饮茶高尚。

因为饮茶,饮的是文化,是精神。陆羽的《茶经》,简单来看是一部精辟且详细的农学著作,但其也是一部足以影响全世界的阐述茶文化内涵的著作。

在陆羽等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动之下,普普通通的饮茶,变为了一种极为美妙的文化艺术,存在于我们的心间。

而茶诗,无异于是历代与茶文化相关的最紧密,最令人浮想联翩的。

诗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其所描写的意象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

而茶,因为其独特性,也被古代诗人所喜爱,进行了很多的描绘。甚至很多古人对茶的喜爱达到了疯狂痴迷的地步。

茶诗

说到茶诗一定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元稹,元稹是一个狂热的饮茶爱好者。因茶而作的诗歌也很多,最为出彩令人叫绝的无疑是这首《一七令·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这首描写茶的诗歌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句,但每一句都不曾离开茶,将对茶的喜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将茶叶独有的清香,独特的体态,一一描写出来。

闲庭信步,独坐小院,一张机,一壶清茶,这几乎成为古代文人饮茶的标配。

饮茶从来不需要像饮酒一般要邀约几位好友,痛饮一番。饮酒大概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无奈。

但饮茶似乎从来不会使人孤单。

苏轼的《汲江煎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若不细读,如何能够想到这是苏轼在饮茶。这首诗是苏轼被连续贬谪到儋州的时候所作的。

在诗歌之中我们并未看到苏轼因为贬谪便消沉的态度,喝茶,苏轼也是如此的讲究。

从接水到泡茶,到饮茶,苏轼都是如此的从容不迫。当然其中既有苏轼的从容不迫,也有苏轼的无奈。

政见不合而被贬谪,本就是官员朝堂之争,苏轼并未将其带到生活之中。

喝茶我们一直都用的是品,那么何为品茶。或甘之如饴?或苦涩喉舌?其实无外乎品的是人生罢了。

很多人可能意外,一个简简单单的喝茶,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讲究。

因为对于古人来说,慢节奏的生活之下,喝茶是对身心的颐养,而非现代人如牛饮水一般囫囵吞枣。畅快是畅快了,但终究还是在喝茶,而非品茶。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每次读到纳兰容若所写的这首诗,总是感慨万千。

赌书泼茶,这大概只有古人才有的浪漫吧。纳兰容若一直被看作深情的代表,这首《浣溪沙》则是其为了悼念亡妻所作。

而赌书泼茶,则是大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闺中乐趣。此刻茶成了夫妻之间和睦的象征,是纳兰容若对妻子的思念。

三毛曾直言:“一个房间,书多了就会好看起来,这是很主观的看法,我认定书是非常优雅美丽的东西,用它来装饰房间,再合适不过。”

那么什么才能够配得上书的优雅呢?是酒?还是华贵的金器?大概都不是,那也就只有茶能够配得上了。清茶小茗,掩卷小憩,无疑是我们最好,最诗意的生活方法。

“赌书消得泼茶香”大概仅仅属于古人吧,现代人,委实想不到如此文雅且有乐趣的方式。

什么是茶,茶香飘起,不是一饮而尽的痛快,而是徐徐品之的意味。

茶的别样功用

以茶待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最高的礼仪。

在传统的婚宴之中,新人对长辈,永远都是敬茶,而非现代常见的敬酒。茶不仅仅是礼,还有着情,还有着思念,有着尊敬。

在古代,不论是晚辈对长辈,还是低阶官员对高阶官员,送茶都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相比金银器物,茶不落俗,又讨人喜爱。

尤其是一些达官贵族,对于金银早已看作粪土,反而是一些山珍野味,受到了他们的喜爱,茶叶便是其中之一。

而且古代亲朋好友之间,送礼也都会选择茶叶,作为礼品。

上文提到了茶圣陆羽所作的《茶经》,其实还有一个和陆羽齐名的茶仙,那就是初唐四杰卢照邻的孙子卢仝。

也许在中国卢仝的名声并没有陆羽高,但在日本卢仝的名声和陆羽一样,受人吹捧。

其所作的《茶谱》更是和《茶经》被一同封为和茶相关的经典之作。卢仝嗜茶成癖,几近癫狂,其所作的诗歌也大都和茶有着联系。

其中最令人称绝的便是其所谓的《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这首诗将茶的功效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了卢仝对茶的喜爱。可以说卢仝可一日无饭,但不可一日无茶。

卢仝此人性格怪僻,终身都不曾入朝为官。卢仝学识渊博,朝堂多次征召其入朝,但都被卢仝拒绝了。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曾为官的山野隐居之人,却被牵连到了唐代著名的甘露之变中,被太监构陷杀害,实属悲哀。

当日对于茶文化做出贡献的人数不胜数,如果一一列举,恐怕难以讲清。

但无论如何,茶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而茶诗,更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时至今日,茶文化依旧生生不息,饮茶早已成为了千家万户极为寻常的行为。

但每当我们端起茶杯,是否会想到古人那深厚的茶文化呢?饮茶,品茶,一字之差,其后的内容却是千差万别。

如果能够在繁杂的尘世之中,捧一杯清茶,持一卷古书,这无异于是人肉体与精神之上的升华。

总结

也许在今天泛泛而谈茶文化有些空虚,但茶文化正是在长时间的实践生活之中形成的。

古人茶文化之所以兴盛,繁荣,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在当下,生活节奏飞快,很多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好好品尝一下生活的乐趣。

疲惫的身躯,无趣的灵魂,似乎成为现代人的标配。但恰恰是这疲惫的生活,需要给予一些慰藉和精神上的舒缓。

而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于深夜,于清晨,捧一杯热茶,消除一天的疲惫,开始一日的好心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