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西游记》里,托塔李天王有照妖镜和镇妖塔,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能辨别出人、神仙和妖怪。同样,作为我们诗评人,也要炼就一双慧眼,不但能识得宝珠,发现优秀诗作,而且能深入挖掘其丰富的内涵,浅出地生动地将这些内涵阐发出来,在诗作与读者的心灵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广大读者能够领会到诗作的美妙。(白帆)
敖伦苏木古城
◎康丕耀
日尽残墙八九花,
霜凝古树两三鸦。
千秋黑水波依旧,
城上西风吹落霞。
与康公相识,实乃吾辈研习古诗词之幸。康公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博学多才,无论从诗词理论还是在诗词创作鉴赏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其人慈详可敬,谈吐文雅达观,确是吾辈之楷模。
康公文丰笔健,妙词佳律目不暇接,多有选本入中学教材,并勒石于校园记之。其文采气度颇有北宋东坡居士之风,读之无不令人叹服。本次芳菲却乐得择其一首短小七绝,与各位诗友共赏:
敖伦苏木古城遗址,位于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达尔罕茂,敖伦苏木为蒙古语,意思是“众多的庙”,是一处元代中国北方的城市遗址,这里也是康公的故乡。在诗人精湛小诗笔下,尽现敖伦苏木古城饱历沧桑之美,引读者遐思。
诗的前两句:日尽残墙八九花,霜凝古树两三鸦。如雕刻师笔下霜刃琢雕,呈现出岁月变迁中的古城斑驳之美。夕照落霞时分,断垣残壁之上,摇曳着八九枝小花,这是怎样的一幅光影画卷啊!我们尽可以闭目遐想片刻,一种由光影构建出的夕阳影落时分逸动生姿的画卷徐徐铺展。日暮之时,气温转凉,薄霜凝结在古树枝干上,两三只寒鸦或栖或飞在古树枝头,更添七分古城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苍凉美感。
诗的后两句,也往往是更出神升华的句子,非常考验一个诗人的笔力劲道。“千秋黑水波依旧,城上西风吹落霞。”千古不变的黑水河粼粼波光依旧,源源不绝流向远方,流向未知,你看那城墙上西风正起,吹散了落霞洒落的半壁余晖。这两句看似也在轻描淡写古城日落晚景之美,实则借景抒情参悟人生。
《敖伦苏木古城》全诗,以凝练之笔,以精妙的文字构绘出一幅禅宗式的古城落霞画卷,此卷中有日暮亦有落霞,有花鸟更有老树,有近景亦有远景,写实亦摹虚,汲古为润今,动静相结合,情境巧交融,借景总抒情。把饱历沧桑的古城短暂日落时分,定格成一幅可供长久传阅的永恒诗画。
没错!此诗一定使您联想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只不过,康公此诗不着意于抒写心中悲伤情怀,而是以泰然自若旁观者之笔,写出了一段古城历史带给人生的智慧佛性启迪。此诗论文笔美感与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分伯仲,但从立意高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可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康公胸怀气度,由此小诗,诚足可叹。
鹧鸪天·惊蛰
◎晨曦
乍动春雷携暖风,拂苏青草与花虫。
雨丝酥润笼堤柳,溪水澄明映树丛。
花绽蕊,鸟鸣空,悠飞白鹭偶斜冲。
桥头绿染天边月,燕子衔泥落院东。
我们说诗词是有颜色的,康公的诗词呈现出的是一幅以暖驼色为主基调的浓重深沉的秋冬色系,那么晨曦老师这首《鹧鸪天?惊蛰》则呈现出浅淡明丽,使人愉悦的春季色彩。在诗词创作过程中,作品的色调与主基调,往往与创作者的心境和情感有着密切微妙的关联。晨曦老师的诗词素以简洁经典,浅切明快,通俗易懂著称,此首词也不例外。
词的上阙“乍动春雷携暖风,拂苏青草与花虫。雨丝酥润笼堤柳,溪水澄明映树丛。”读起来朗朗上口,使读者随行文身心悦动,萌生欢愉。一年伊始,初春的惊雷裏携着暖风而来,青草与花虫刚刚苏醒。酥润如油的雨丝纷纷笼罩河提柳树的缕缕丝绦,澄澈明亮的溪水映出溪畔树丛的倒影。
词的下阙“花绽蕊,鸟鸣空,悠飞白鹭偶斜冲。桥头绿染天边月,燕子衔泥落院东。”春花吐蕊,雀鸟在空中鸣啼,偶有悠然翩飞的白鹭斜冲进视野。桥头上的一丛新绿晕染着挂在天边的明月,衔泥筑巢的燕子飞回了院落东边的巢穴。诗人以欢快笔触描出一幅初春微雨傍晚时分活泼跃动的景致和心情。
《鹧鸪天?惊蛰》从天边明月到堤岸垂柳,从待绽春花到桥头新绿,从天空鸟鸣到溪水倒影,从斜冲白鹭到衔泥归巢的燕子。诗人着意于描写动态之美,通过由远及近,多维立体的手法,绘声绘色,用静态文字,描写动态春景,抒发出诗者在惊蛰时节的盼春之心。全词对仗工整,格律严谨,用字色彩明快,动态带入感强,一字一句无不抒发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欣喜之情,可见诗人内心深处对春天的喜爱,对万物蓬勃生长之势的乐观期待,启发读者以豁达之心面对生活,以欣喜的眼睛欣赏人间风景,以全新的姿态和感恩之心面对崭新的每一天。
芳菲,原名刘明珠,字净尘,现居上海。《上海芳菲诗刊》社长兼主编,《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上海闵行分会主席。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诗词》《速读》《人民日报》《奔流》《诗家》等。诗观:诗是灵*暗语。
父亲的杯子
◎清夏
早春的清晨
一个杯子
敲开回忆的窗
那是父亲的杯子
记载荏苒时光
从小父母双亡
如落叶飘零
却让自己长成一棵大树
为我们挡风遮雨
选择盛夏离去
生如夏花笑容灿烂
最后时光我和你一样坚强
却无法掩饰内心悲伤
泪雨滂沱滴落满满一杯
我用它来浇花
每一次的拿起、放下
是你的默默相随
初读诗人的这首短短的小诗,感觉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再读就深深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好的诗,如同品一杯佳茗,慢慢啜一口,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诗人这首诗是思念父亲的诗,一种伤感,一种思念在那个“早春的清晨”看到父亲曾经用过的“一个杯子”而打开诗人的思绪,睹物思人,于是脑海里,就全是当年的一幕幕活生生的画面涌现出来。一瞬间就“敲开回忆的窗”,一切和父亲有关的事,都如同潮水一般滚滚而来。一句“那是父亲的杯子”一下子就牵着读者的心,和诗人一起回到过去的难忘时光。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就是一座伟岸的大山,就是一棵挺拔的大树,是我们做子女的坚强后盾和避风的港湾。
在这简短的诗行里,能看到可怜的父亲从小失去父母,没有得到应有的疼爱和呵护,于是他把自己全身心的爱都倾注在家庭和子女身上。他的点点滴滴诗人都铭记在心,永远无法忘记和释怀。
而这一切都在那个夏天过去了,成为了脑海中的一个永久的记忆。那个夏天让人难忘,而父亲的爱却始终存留在诗人的心里,存留在诗人的文字里。“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无论什么时候离去都是一种忧伤,都是一种无奈,这种骨肉亲情永远都是最难忘怀的。在这个独特的时节,诗人看到父亲用过的杯子,忍不住泪水滚滚而下。
每一个子女都会是这样,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儒家文化的根深蒂固的传承。“每一次拿起,放下/是你的默默相随”,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亲情,什么是爱。
最后我想说,同类题材的诗很多,如果诗人再做一次深刻的剖析和挖掘,会有不一样的心灵震撼。条条大路通罗马,独辟小径通幽处。与诗人共勉。
王天明,笔名心海彩云飞,山西运城人,现居天津。蓟州区作协会员。04年在鲁迅文学院进修,诗文发在天津《每日新报》《山东诗歌》《闽北日报》《畿东文化与艺术》《齐鲁文学》《四季风》及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江山文学网等纸刊和网络平台,并多次获奖。
祖坟
◎吴翔
以土堆的方式沉默
以坚韧的姿态诉说
排列成一个个故事
每年让我们阅读
我们应该知道
从哪里来
所有龙的传人
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清明节
一起向大地吸取力量
凝聚成
永不屈服的灵*
每一个灵*面前
都曾泣不成声
滴落的痛
以种子的力量
破土而出
告诉我们
到哪里去
初读吴翔老师这首诗,就被其独特的视角吸引。我的第一篇诗评就交给这首诗吧!
1、语言文字精炼,行文简洁不拖沓。
2、“诉说”——“自省”——“勃发”,三个段落诉求分明,情绪由平到高,逐步递进,传承过渡自然。
3、立意高远,视角独特。清明节的主题,作者并没有仅限于停留在悲伤哀思的沉重中,而是将宝贵的笔墨用于深度剖析自我,在悲伤中获取力量,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金句欣赏:“一起向大地吸取力量,凝聚成永不屈服的灵*”;“滴落的痛以种子的力量/破土而出”。
小结:总之,这首诗篇幅不长,但其精炼的笔道,反其道而行的视角,恰恰带给读者强有力的冲击。正如诗中所述,饱含满满的情绪,以种子破土的气势喷薄而出,直抵人心,震撼灵*!
程娟;笔名,清夏。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向往自由烂漫的生活,渴望心灵深处的对话。涉足古典诗词,现代诗歌,现代散文。诗词作品与散文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网》《齐鲁晚报》等。
在芳菲诗社清明节特刊《又见清明》读到诗人吴翔的《祖坟》,很是喜欢。
喜欢的第一个理由:语言质朴浅显,毫无晦涩之病。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不卖弄文采,也不故作高深语,从头到尾,完完全全是大白话,质朴浅显,是大众能读懂的诗。
喜欢的第二个理由:巧用拟人比喻,生动形象,画面感强。“以土堆的方式沉默/以坚韧的姿态诉说”,以拟人的手法,渲染清明到祖坟上祭祖的庄严肃穆的氛围。“排列成一个个故事/每年让我们阅读”,把祖坟比作一个个故事,一本本书,暗示内容丰富,意义深刻。“滴落的痛/以种子的力量/破土而出”,把眼泪、悲痛比作生命的种子,比作破土而出的胚芽。
喜欢的第三个理由:由个体扩展到整体。第一节可以看作是描写诗人一家人清明祭祖的情景,第二节则扩展到整个中华民族清明祭祖上来。“所有龙的传人/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大大地拓展了诗意的空间。
喜欢的第四个理由:以问题的方式启迪暗示清明祭祖的意义,让诗意深刻厚重,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第一节描写诗人一家人祭祖的情景,从而使“我们应该知道/从哪里来”。也就是说通过清明祭祖,我们这些后人不光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知道是怎样从祖先们一代一代传到自己这一代,更知道祖祖辈辈们是怎样含辛茹苦,艰苦创业,养育后人,从而懂得感恩。这是个体、家族祭祀祖先的意义。
“所有龙的传人/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不言而喻,我们都是炎*子孙,同祖同宗,血脉相连,要紧密团结。“清明节/一起向大地汲取力量/凝聚成/永不屈服的灵*”,意思是说通过清明祭祖,我们回顾历史,从历史上杰出人物身上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铸造我们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和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密码。这便是整个中华民族清明祭祖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每一个灵*面前/都曾泣不成声”,写出后人祭祀先人的悲痛。“滴落的痛/以种子的力量/破土而出”,即我们不能仅仅沉湎于怀念亲人的悲痛之中,如唐朝李商隐的《清明》中所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更应该化悲痛为力量。“告诉我们/到哪里去”,那就是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继承先辈们的遗志,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事业:从小的方面来说,便是发愤图强,学业有成,事业兴旺,光耀门第;从大的方面来说,便是振兴中华,强盛国家,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首短诗,既有广阔的空间,又有深刻的意蕴,揭示了清明祭祖的个体以及整体意义,所以意味隽永,耐人寻味;说出了大众心里想说的话,成为大众的代言,因而能引起广大读者的情感共鸣;而且使主题得到升华,能够启迪人,教育人,鼓舞人,振奋人,具有现实的意义。
刘*华,笔名白帆,广东惠州文艺家协会会员,诗星光文学社诗评主编,《湖北诗歌》视频编辑,《当代诗歌地理》纸刊编辑,上海芳菲诗社特约诗评。作品见《惠州日报》《齐鲁文学》《当代诗歌地理》《客家文学》《奔流》《启明星》《山东诗歌》等报刊,出版诗集《白色的河》。诗观: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和闪光的思想。
《上海芳菲诗刊》年征稿启事
征稿启示:
“芳菲”释义:花草盛美,香花芳草。寓意诗歌花园里:百花齐放,芳香四溢。让我们以温情笔尖,装点俗世生活。
告诉世界:我曾认真来过!
严格按照格式要求,原创首发。
投稿方式:
上午八点至晚上七点。群内投稿,投稿遵从格式要求。
投稿格式:
投稿《上海芳菲诗刊》
一、栏目
二、栏目?
三、栏目
*注:6~10首(请附作者简介)
投稿格式如下:
标题
文/作者实名(省份)
正文XXXXXX
XXXXXXXXX
照片,50字内作者简介(本名,笔名,所在省市,入各级协会名,作品发表情况:3到5个刊物或平台,诗观)
注意事项:
1.其它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