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内蒙古评协以草原艺术为根奏响民族艺术评 [复制链接]

1#

“中国评协六周年·团体会员展风采”网络专题

(公号选编之十一)

以草原艺术为根奏响民族艺术评论的乐章

王宏伟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高度重视文艺评论人才的发现、培养,文艺评论阵地的建设,文艺评论活动的开展,文艺理论评论项目的组织策划等,积极搭建平台、锻炼队伍、推出成果,有序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的文艺评论工作。

01

深耕草原艺术研究,推出文艺评论成果

内蒙古评协在开展工作中,结合自治区文学、艺术发展的实际,不断整合民族文艺资源,通过设立专项研究,夯实草原文艺理论研究基础,推动草原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

草原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工程的重大项目“草原艺术研究工程”,涵盖了音乐、美术、舞蹈、电影、电视艺术、戏剧、艺术理论与评论7个门类,计划推出“资料层”“史观层”“学理层”三个层次的研究成果,先后有内蒙古文联、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艺术研究院、集宁师范学院等不同单位的余位研究和工作人员参与。已经出版发行《当代草原艺术年谱》(音乐、美术、舞蹈、电影、电视艺术、戏剧、艺术理论与评论)7卷,编撰完成《当代草原艺术概观》(戏剧、电影、美术、音乐)4卷,以及相关的系列研究成果,在内蒙古学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誉为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草原艺术的重要成果。

△《当代草原艺术年谱》系列丛书

△草原艺术研究书系《当代草原艺术概观·戏剧卷》

近年来,评协及时对自治区文艺评论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推出具有一定时效性、代表性的文艺评论作品。编辑出版了《走进花的原野——内蒙古优秀文艺评论选》(共三辑)和《文艺评论精选》(蒙古文),集中展示了一段时间以来内蒙古文艺评论的新成果。

实施草原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工程,需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整合来自各方面的资源,协同开展文艺评论活动。评协还设立、开展相关研究项目,一方面推出优秀成果,促进文艺繁荣,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倡导积累性、建设性的研究与评论,不简单盲目地跟风吹捧,努力营造良好的文艺研究氛围和文艺批评生态。

02

举办民族文艺论坛,推进文艺牧骑发展

年,内蒙古文联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批准为“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之一,这是对内蒙古文艺评论工作水准的认可和鼓励。为了发挥基地在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文联联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及其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分别于年、年共同举办了两届“民族文艺论坛”,先后邀请余位来自全国各地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参加论坛,探讨“新丝路,新思路”“新时代乌兰牧骑与中国民族艺术的发展”,推进民族文艺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受到各地学者和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肯定,所取得的成果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首届民族文艺论坛活动现场

△《首届民族文艺论坛论文集》

近年来,内蒙古评协针对自治区的文艺动态、热点话题、优秀作品和人物,先后举办了蒙古文文艺评论研讨会、电影《八月》研讨会、话剧《热土》研讨会、布·巴音都仁诗歌研讨会、小说《布里亚特女裁缝》研讨会、长篇小说《河套母亲》研讨会、内蒙古网络文艺现状与前景研讨会、那楚克道尔吉作品发行式暨学术研讨会、敕勒川诗歌创作研讨会、苏莉文学创作分享会等20余次文艺评论活动,对内蒙古文艺创作的现状进行及时探讨研究,对自治区文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小说《布里亚特女裁缝》研讨会

03

掌握阵地“金钥匙”,劲吹文艺“草原风”

办好重点文艺评论报刊、网站和栏目,丰富表达形式,拓展传播途径,既是*中央对各地文艺评论工作的期许,也是草原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工程的重要任务。内蒙古评协强化传统文艺评论阵地,努力发挥《金钥匙》作为全国唯一一本以蒙古文出版发行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刊物的独特作用,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