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最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14/4786910.html姑子板村是和林县最早以养奶牛富裕起来而远近闻名的村庄,随着近几年产业升级,姑子板村华丽转身,奶牛养殖方式从个体散户散养到进奶牛小区养殖,再向规模化集约型奶牛牧场发展。通过实现规模化养殖,进一步带动了农村养殖、就业,让村庄更美、农民更富。
二人台演出台下,村民看得津津有味
近日,记者来到姑子板村,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砖瓦房、干净的水泥硬化路。与其他村庄不同的是,姑子板村每家每户的院落都非常大。整个村庄安静、整洁,丝毫没有牛羊成群的样子。更不可思议的是,牛舍里几乎没有奶牛,全部变成了村民的小仓库。奶牛都到哪去了呢?村民郭兴云告诉记者,如今村里已经完全没有散养户,奶牛全部进到奶牛牧场进行集约化养殖了。
郭兴云原是一名奶牛散养养殖户,一直以来他都是蒙牛公司液态奶的奶源供应商。但是由于个人散养,他家的牛奶经常出现不达标、卖不上价、产量低等问题,因此,他家这样的散养方式逐渐被淘汰了。
近几年随着产业发展升级,奶牛散养户的效益不断下滑,生存空间逐渐变小。不少散养户转变思路,向集约型奶牛牧场发展。张三平就是其中之一。他三年前筹集资金办起了牧场。目前,他的标准化牧场里的拌草机、青储窖、牛棚、奶亭等设备一应俱全,奶牛数量已经达到多头,产奶牛多头。统一饲草料,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的牧场经营模式让他再次尝到了养殖奶牛带来的甜头。“以前能挤20公斤奶的散养奶牛,现在就能提高到27公斤至30公斤,牧场统一饲养与散养比就有这么大差距。牛的产奶量提高后,按一公斤3.5元算,10公斤就增加35元钱。”张三平说。
张三平介绍,牧场中奶牛的来源有租赁、入股、流转三种模式。郭兴云家的奶牛也在这里寄养。有了统一的喂养、管理,牛奶质量有了保障,收购价也从原来的低位走向了高位。前两年由于各种原因不太看好的养牛产业,如今不但给郭兴云带来不小的收益,还给他找到了一份不出村的新工作,自从牧场建成使用以来,他一直在牧场打工。双份的收益让郭兴云的生活也有了不小的变化。
担任村主任十多年的王三毛是村里产业变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如今已经卸任村主任职务的王三毛提起村里的变化,依然难掩心中的兴奋,“现在我们村有4个牧场,1多头奶牛,过去多头牛的产奶量还没有现在1多头牛多,集中饲养、科学管理、科技饲养、科技防疫,牛养少了,鲜奶产量没减少,而且集中饲养解放了劳动力,剩余劳力还可以打工、种地,提高收入。”
用王三毛的话说,如今姑子板村村民真是过上了“牛”日子。
(记者海珍通讯员韩新梅)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