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拓荒到变革,从创造到创新看呼和浩特经济 [复制链接]

1#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破浪行。

如果说旗县区扛起了项目建设的大旗,那么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项目建设的火车头、排头兵。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面积.82平方公里,集中建设区面积.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始建于年,至今整30年。

30年栉风沐雨、30年春华秋实,经过30年的发展,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呼和浩特市乃至全区的“新型工业引领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创新驱动示范区、营商环境样板区、绿色集约发展新型区”,从拓荒者到变革者、从创造者到创新者、从迈步到奔跑、从出征到跨越,经开区承载着市委、市政府的重托,以一往无前的蓬勃力量谱写着首府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

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口蹄疫疫苗生产基地,有全球最先进的无菌纸包装基地,有满足目前市场中所有尺寸规格的太阳能光伏单晶硅片,这里还有家喻户晓的大窑嘉宾。此外,创维智能、和光新能源、华希生物、中拓铝业等产业,也为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经开区重塑形象、重振精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项目建设,以全新姿态跑出了经开区加速度。

年,全年计划实施投资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个,总投资.7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50.2亿元。其中列为自治区当年实施的重大项目29个,总投资.5亿元,本年计划完成投资39.1亿元。上半年,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7亿元,同比增长13.21%,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6万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36亿元,同比增长.29%,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经开区三十而立、再创辉煌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经开区由沙尔沁工业区、如意总部基地、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白塔空港物流园4个经济功能区组成。

沙尔沁工业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南27公里处,在新机场和呼和浩特市主城区之间,如今的沙尔沁已成为呼和浩特地区重要的工业重镇,是打造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区域,是未来首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2年,呼和浩特市委决定将平方公里的土默特左旗沙尔沁镇整建制划归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打造沙尔沁工业区。沙尔沁镇辖25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

沙尔沁工业区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平方公里,保留农林牧和生态用地平方公里。经过10年的规划建设与快速发展,目前,园区已规划4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并对其中的14.37平方公里核心区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九通一平的基础条件。

经开区的重点产业项目,多数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沙尔沁工业区。虽然说沙尔沁工业区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战场,但是总部基地、白塔物流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也承担着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半壁江山。

位于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两级党委政府之间的如意总部基地,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被自治区授予第一批首家自治区级中央商务区,重点打造金融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如意总部基地已累计引进入驻各类企业余家,中行、建行、工行、农行及绝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总部坐落于此,自治区新华集团、内蒙古高铁、蒙电、环投、交投、中电投等一大批区域总部已入驻。万铭总部基地、乌兰财富中心、西蒙奈伦广场等总部平台相继建成投运。

白塔物流园规划面积40.57平方公里,地处城市东北部,是呼和浩特目前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最为完善的区域,是全市的综合运输枢纽,拥有内蒙古粮储公司、蒙昆卷烟仓库等30多家大中型企业,具备面向中蒙俄和内陆腹地进行双向辐射的区位优势。

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0年3月揭牌并启动运行,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年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经过10多年的发展,留创园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扶持、服务支撑”三大招才引智举措,截止1年底,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名,其中:海外高层次专家1名。5个创业人才团队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团队,9名高层次人才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个人。累计孵化企业家,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2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项,带动就业人,组织创新创业活动场(次),已成为自治区双创资源集聚的沃土和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统筹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提升,围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组建了由处级干部牵头的40个招商专班,积极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共对接项目个,招商工作取得明显突破。

年上半年经开区共签约项目55个,总投资额亿元。签约项目数量、总投资额分别较0年同期增长14倍、65倍,分别较1年同期增长5倍、23倍。目前洽谈项目45个,预计总投资亿元。储备项目个,主要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总部经济等领域,协议总投资约.1亿元,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建立不见面审批、容缺受理等审批模式简化审批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不断缩短企业开办、建设时间。经开区人正以拼搏向上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和数字展示着经开区的力量与速度。

3月15日,经开区为利乐等5家企业上门兑现承诺资金.23万元,并将继续筹措资金,按季度兑现企业承诺,以实际工作成效树立经开区重诺守信新形象,为企业发展松绑减负,让存量企业找到发展新增量。

5月24日,经开区集中开工和签约了32个项目,东方电气风电智能制造基地、远景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等12个重点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国电投源网荷储一体化等12个工业项目和内蒙古中和新能源总部、内蒙古民航机场建设投资集团总部基地等8个总部项目与经开区签约,总投资超过亿元。

实干成就事业、党建引领发展。

近年来,经开区不断推动非公领域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开展“红蜂行动”,打造“红蜂基地”,建立“红蜂驿站”,第一批20个驿站已正式挂牌运行,年底可达到家驿站。从而形成以“红蜂基地”为中心,向各“红蜂驿站”辐射的红色覆盖。建成后的“红蜂驿站”通过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民族团结和基层治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的同时,经开区努力建设政治过硬的干部人才队伍,通过开展理论素质提升行动、举办“双百”形象素质提升行动、“挂职锻炼”行动、百名项目经理训练营行动等等,采取面对面授课、分享讨论会、企业跟踪服务实践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经开区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水平,为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记者阿拉腾图片:李爽提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