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规模化治疗 https://m.39.net/pf/a_6185586.html字中有笔,是书法妙道,字中必须具有笔,书法即笔法
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讲讲中国传统毛笔,汉字,书法,欢迎大家阅读。禅宗“不立文字,直造人心”的认识方法,使“深解宗理”的黄庭坚提出“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的主张。一下就道出了书法的要旨妙道,字中必须具有此笔,书法即笔法。所谓“禅家句中有眼”者,五代时法眼宗清源文益禅师云:“凡为宗师,先邪正,那正既、更要时节分明,又次语带棕眼,机件到对,各不相辜。”
今黄庭坚墨迹本《诸上座帖》就是他用大草写的文益禅师的一段语录,文益禅师的著录他应该是熟知的。这里的“语带宗眼”即黄庭坚所谓“禅家句中有眼”的眼,即是“宗眼”,又可以称为“法眼”其根本的要义在于“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禅宗的第一义谛,为佛祖之宗的“要眼”。黄庭坚讲的“禅家句中有眼”是指历代禅宗祖师无论是喝祖、骂祖、戒经、棒喝、挥拳等,均是以明心见性为鹄的,以达到诸佛境界为最终的目标。为此他提出了“深解宗趣”的主张: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盖字中无笔,如禅句中无眼。“宗趣”是禅门的第一义,不可言说,离于文字,宗趣只能悟得,就是直观体验到明心见性的禅境。这就需要有“眼”,具备观照事物真相、认识玄妙真理的智慧眼光。
黄庭坚正是这样的具眼人,才能了知“字中有笔”的含义,他用“字中有笔”概括了书法所具有的第一义谛。那么“字中有笔”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黄庭坚说:“盖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黄庭坚认为只有做到“擒纵”,才能做到“字中有笔”。在书法范畴中“擒”与“纵”相对,擒是收,在挥毫时能收得住笔;纵是放,能放得开笔。沈尹默把“擒纵”作为用笔基本的使用方法:“用笔能得正侧、顺逆、轻重、虚实结合使运,而且能擒能纵,能紧能开,这才能利用解法,赢得浑身都是解数。”
通过笔的擒纵,能显示其“醒”,表现其“活”,显露用笔运动的生命色彩与活力,手下呈现出一派生机,否则,便是一种麻木呆滞的状态,不能显出生命的本色。这里说擒纵,已经在运用禅机话头,方便设施。《人天眼目》卷二《临济门庭》:“临济宗者,大机大用……舒卷擒纵,杀活自在。”在禅宗典籍中,除了“擒纵”以外,“起倒”、“纵夺”、“与夺”、“卷舒”、“捏聚放开”都是一个意思。黄庭坚正是在禅宗机锋的杀活手段中得到启示,用“擒纵”来喻“字中有笔”,指出了书法中的那种充满郁勃的生机。
擒者笔势收敛,纵者笔势放开,擒纵收放错综参差,便形成了书法笔势的节奏、韵律,而书法家各自的擒纵节奏、韵律,又显示了自己的用笔风格和审美理想。如徐季海的用笔擒纵,显示了一种怒猊决石、渴骥奔泉的情景:欧阳询的用笔擒纵,显示了戈戟铦锐、鹰隼弩空的情景:王羲之的用笔擒纵,显示了馨逸蓬勃、无不中意的情景。虽各人用笔均在自如擒纵,但各得其变,各臻其妙。黄庭坚用“擒纵”解释“字中有笔”实际上就是从各家用笔的造微入妙中概括出来的。
擒纵必定讲求自然而然,因势利导,笔锋落纸,势如破竹,分肌劈理,游行自在,以己意擒纵,骨节通灵,风神洒脱。古人设喻以晓、假象以示的这些笔法,在黄庭坚看来也不免着相,都是俗谛。从具眼人的黄庭坚看来“同是笔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在临池挥毫中,点画行止、钩环盘行皆能任其性情,意到笔随,人由笔走,伸缩自如,恰到好处。
我们看黄庭坚所书的《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帖》等,落笔擒纵、伸缩,挥毫洒脱自如,点画狼藉,烟云满纸,似奇反正,欲断还连,潜气内转。如舞袖挥拂而萦行,如垂藤缪盘而缭绕;辉光外溢,如腾猿过树、跃鱼出泉,气雄不可抑,势逸不可止,变化万千,幽明莫测。所以黄庭坚之“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者,即从他的栖心禅悦、解缚息驰中来。对于黄庭坚的“字中有笔”,南宋的姜夔作了进一步的阐发。
“点画振动”是书法用笔求“活”形成的效果,这是笔的“擒纵”所展示出来的勃勃生气,“如见其人挥运之时”,是观赏者可以追寻到作者创作过程的痕迹,用笔书写时的动作。姜夔把黄庭坚“字中有笔”的“笔”理解成一种动作语言,是符合黄庭坚原意的。书写中笔的动作是根本的,也是一种特殊的成就作品的方式,动作语言负载了一种主观的精神蕴含,禅宗中的“拈花微笑”就是用动作来以心传心。动作与人的主观意气是同一的,同时在动作中使笔也带有了一种生命本身的活力。在“挥运之际”性格与激情、人格与人品均会自然流露,而表现出原本自我的内在性灵。
禅的主体的“心”依存于日常平凡的劳作之中,而人的主体化、日常化、行为化,其自身即是最为充实饱满的,是本来觉悟的源头。禅不是从外求而得,亦不是在内面被理想化,而是在人的生命中自明,在日常生活中洋溢着活泼泼的作用,人们根本不需要特别地认识它,而要真正踏实地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充满活力的人,是最具主动性和创造力的。用笔书写是一种行为,禅宗所要求的是行为者自身,是正在进行“擒纵“挥运”动作的人,绝对的主体只有在有限的个体的存在中被具体地表现,这样主体也就是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劳作实践着的自身,所以“字中有笔”的“笔”是体现了主体自身的实践价值而焕发出的活泼的生命力。
禅宗自达摩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于动容发语之间,目击道存,而明了本来面目。这个动容发语之间就是实相真如,“字中有笔”的“擒纵”、“挥运之际”就是书法的天然妙趣。明代受禅理影响极深的董其昌说:“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耳目、手足、头面为书法之迹,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则为神理,即本心之性。董其昌此语从庄子中得来,更是从“依义不依语”的禅法得来。参禅即在本心上转去客染之俗而复归于本净之真。到了这个境界,则动念生心,无非妙道,行止语默,无非神理,用笔之道,也不例外。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这些您的阅读,您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我一定会回复的,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