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尚意的宋代行书一 [复制链接]

1#

#书法#第五节尚意的宋代行书

前有所述,唐代书法建立起了严谨的法度规范,而且在楷书一体中占尽风流。而对这一现实,宋代书家首先遇到的便是书体的选择问题。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要是在楷书一道中再往下走,已无太大的前途。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行书。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

行书为动态书体,挥洒起来比楷书随意,因而也更能抒发书家的性情。行书的这种抒情达性也正好暗合了宋代书家的身份构成。唐代书家多官僚阶层,宋代书家多文人士大夫。尽管苏轼、黄山谷等人也做官,然而,他们在面对书法的时候却是一种士大夫心态。他们对待书法持“玩”的态度,讲究书法的韵意和趣味。因此,宋代书法的特征是“尚意”。

苏轼《李太白仙诗卷》

宋书尚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其一是重文轻武的政策;其二是宋太宗淳化年间的刊《淳化阁帖》。宋太宗刻帖大概是为了重现古代书法,挽唐末书法于既倒。他命王著将内府所藏的古代帝王、名臣及著名书家的书法作品加以编刻,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刻帖之滥觞。在宋代,翻刻之风大盛,著名的翻刻本就有《大观帖》、《潭帖》、《绛帖》等。久而久之,刻帖发展成为“帖学”。《淳化阁帖》不包括碑,汇编在内的都是前人的书翰、尺牍。它由十卷组成,二王书法在十卷中占去了一半,而二王书法大多为行草。这就为宋代书法家提供了习书的范本,也突出了二王书法在《淳化阁帖》中的重要性。当然,由于王著书法水平不高,对所收作品鉴别不精,《淳化阁帖》中也有赝品掺入。加上刻帖的材料为枣木板,因此,《淳化阁帖》与原迹之间多有失真。但尽管如此,《淳化阁帖》在保护书法遗产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曾说过,颜真卿行书重感情,宋代行书家崇尚意趣,无非也是为了宣泄感情。那么,两者同时重感情,又有何区别呢?主要的区别在于,颜真卿行书在强烈的艺术效果的背后,还有尚实用的阴影,如《祭侄稿》即是他追祭其侄书写抒发情感的载体。而宋代行书家已开始书写别人的诗文,通过书法来表现自己的艺术才情。就这一点而言,宋代书法比之于颜真卿书法更为自觉。

楷书在宋代遭到了冷落,而行书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宋代书家的成就也就表现在行书的创新上。代表书家有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史称“宋四家”。

苏轼《前赤壁赋》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东坡是个大文豪,又是一个画家,因此,他将诗、书、画集于一身的知识结构,开创了文人书法的新格局,并且影响了书法史上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苏东坡以后的书法家们按照这种结构来完善自身,终于使书法家的知识结构发展成为诗、书、画、印四合一的新的时代模式。

苏东坡是宋代尚意书风的领袖。他提出“我书意造本无法”、“书初无意于佳乃佳”等著名口号,并且在书写实践中努力地实现着自己的书学主张。如果说,孙过庭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的第一位书法家,那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最好的书家当推苏东坡。

苏轼《祭黄几道文卷》

苏东坡是在有了深厚的技巧功力之后才进行创新、尚意思考的。他初学二王、颜真卿、李北海、杨凝式,继而大胆创新,自出一格。他的行书主要特征是字形扁平、肥腴,高抬右肩,横、撇、捺等笔画往往较为舒展。这些特征的形成与苏东坡特殊的执笔方法有关。他用单钩执笔法,迥然有异于同时代及唐代的其他书家。据史载,苏东坡用单钩法作书常常是“以手抵案,使腕不动为法”。这就引出了一个用笔选择问题,用单钩抵案书写,不利于作纵向运动,但易于作横向的展开;以手抵案,运笔坚稳,按的动作多,点画容易丰厚;腕不动而指动,笔锋落纸往往不能全用中锋,但利于中侧锋互用。由此可知,执笔方法与书法风格大有关系。

苏东坡的行书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李白仙诗卷》、《答谢民师论文帖》等。其中以《黄州寒食诗帖》最为著名。此帖系苏东坡因乌台诗案遭贬至黄州时,在生活极为艰苦、内心异常矛盾的情况下书写而成的,可谓心有积郁而不自囿,仍然体现出翰逸神飞之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辩才贴》

黄庭坚(—),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分宁(江西修水)人。他幼年时即聪颖过人,读书数过,便能成诵。他能诗能画,并且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在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黄庭坚《松风阁诗卷》

黄庭坚学书曾走过一段弯路。他开始时向周越学书20年,但不能脱去俗气。后来师从苏舜钦才得到古人的方法。到晚年,得观船夫荡桨,而悟得笔法。他与苏东坡亦师亦友,过从甚密。两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所以两人之间有着许多相同之处。首先,他们都把书法当作一种游戏,在书法功能观上具有一致性;其次,他们在仕途上都命运多舛,但他们都能泰然处之;再次,他们都参禅,与禅僧有着密切的往来,并从参禅中学习参悟人生的方法;最后,他们都强调读书的重要,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黄庭坚说:“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

黄庭坚《李太白忆旧游诗卷》

和苏东坡一样,黄庭坚也非常强调创新、变法,提出了“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

黄庭坚《花气诗帖》

一家始逼真”的口号,并且在书法实践中比苏东坡走得更远。他的行书,运笔节奏明显而多变,线条连绵有篆意。结字中宫紧缩,四周呈放射状。一字之中,点画多不连续发展,而是多处断开。其代表作品有《松风阁诗卷》、《伏波神祠诗》、《华严疏》等。

未完待续…

未完待续…

未完待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