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析黄庭坚那顿悟禅理的行书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的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5.html

禅学上的修养对其书学的影响主要在于内心的升华,禅宗讲究“悟”与内心体验,这影响到*庭坚在书学上也讲究“心领神会”与“顿悟”。

禅学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无数文人对其钟爱有加,*庭坚一生深受佛学影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非常热衷于禅学,并且有了较高的造诣。*庭坚曾投入*龙派嫡传弟子晦堂沮心禅师及沮心的弟子死心悟新禅师的门下,玲听禅旨。

他的很多书法作品的内容也属佛门禅语,如《明環诗后题卷》、《发愿文》、《华严疏》、《诸上座帖》、《头陀赞》、《阴生长诗》。他曾一再作诗表达他领悟的禅理:“万事同一机,多虑乃禅病,排闷有新诗,忘蹄出兔径,莲花生齡泥,可见嗔喜性,小立近幽香,心与晚色静。”(《次韵答文武老病起独游东园》)

他的行书代表作有《华严小疏》、《寒山子庞居士诗卷旁》、《*州寒食诗践》、《戎州帖》、《松风阁诗卷》等。《*州寒食诗践》是对苏东坡《寒食诗帖》的题践,通篇意趣自然,一任天机,尤其在用墨干枯浓淡的变化非常成功。《松风阁诗卷》也是他晚年作品,抄录他自作诗。书法风格老辣,是典型的“福射体”。线条古拙,长线短笔,揖让有序;结体取斜势;章法穿插得天衣无缝,显示出其晚年得心应手的绝妙境界。

除了上述大作外,他尚有一些随意为之的信札、文稿之类的小作品,如《王长者墓志铭》、《致齐君尺牍》等。这些作品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他新奇的风格,但更多的是在平和无意状态下完成,其刻意求奇之处不如大作品,却充盈着更多清灵活拨之趣。

*庭坚一生中,对古人书法的研究学习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令人叹为观止,除他最为倾心的魏晋书法家、如皇象、钟繇、二王外,还有其他各时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徐浩、张旭、怀素、杨凝式,当然也有同时代的苏轼、周越,苏舜钦等。但是,从*庭坚白己的书法中。却很难发现他是属于某家某派。可见他善兼收并蓄,以神融会于古人书法,参悟前人笔法,再加上自己独特的个性表现,从而能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创新。

*庭坚于禅宗得益颇多。他那强烈的表现意识以及不时否定自我的顿悟方式,都不能不说与禅宗有关。其晚年进入“简淡闲远”的审美佳境,也深受禅宗的影响。正如苏轼在《*庭坚小书〈尔雅〉践》中所说,*庭坚是以“平等观作敬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晶落人书细碎事。”这里的“平等观”、“真实相”、“嘉落人”与“欹侧字”、“游戏法”、“细碎事”是相反相成的。前者是*庭坚的内在修养,后者指他的艺术表现;前者正是运用禅宗等手段修炼的结果,有前者为坚实的基础,才使后者不流于肤浅表面。

山谷所作行书,不再恪守晋唐以来笔法、结字以严整、规范为趋尚的书法标准,而是把汉字艺术化,从笔法、结字、章法等角度,全方位重新塑造个性化的行书形象。我们注意到,这实际上是山谷对晋唐以来行书规则的一次大革命。由此,行具有更加宽松、自由的创作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