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沧桑风雨西山 [复制链接]

1#

撰文/醉鹰重庆万州

大宋建中靖国元年(年)二月三十(辛酉)日,南浦勒封院的僧众诵毕早课,便在住持文照法师的率领下肃立寺门,恭候奉诏复官的黄庭坚大人。黄大人笃信佛教,礼敬三宝。此次路过南浦前来游览鲁池和进寺礼佛,众寺僧众无不欢喜赞叹。天刚放明,黄大人已出现在南边的集胜亭外,在太守高仲本大人、从事谭处道大人和城中士子文人们的簇拥下谈笑而来。躬身列队的文照法师及僧众恭敬合掌,齐宣佛号。寺内的职事僧开始四周洒净,点燃檀香,敲二鼓一钟,以迎高僧大德的佛门最高礼仪向黄大人一行由衷示敬——其时黄庭坚诗、书之名满天下,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为“苏黄米蔡”。本地父母官亲自置酒接风,洞察世态人情的文照法师喜出望外,极尽殷勤,以隆重仪仗相迎。从《西山题记》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文照法师极善与当地官绅酬酢,因扩建寺院规模,曾获得高太守的称赞(寺僧文照“喜事”,“作东西二堂”于茂林修竹之间。仲本以为“不奢不陋”,而夏凉,“宜于游观”也。)。

主人风雅,殷殷延客。仲春鲁池,阳暧风柔。百亩碧水中波光粼粼,池畔柳烟穿莺,桃李正艳。黄、高一行雍容揖让,踱水榭观金鲤戏波,立风亭眺远山含黛,一路谈诗论文,不觉已至正午。于是列坐花木怪石,美酒盈樽,任浮流水,随取随饮,即兴赋诗。极尽雅集之兴,畅饮之乐。这一幕俨然是永和九年王羲之《兰亭序》中情景的再现:右军集会稽是暮春之初,鲁直集西山是仲春之未,同是惠风和畅,天朗气清。同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同有清流激湍,曲水流觞。同为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黄庭坚经此一谪一复,无论是对政治、对人生都有了更真实的认识和透彻的感悟,真正明白了《兰亭序》文中表达的“珍惜、敬畏时光,遵循、顺应自然”的思想真谛,进入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境界。从容而超然人生感悟,也让他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他的还京不同于李白的流放获赦。黄是因与新党的政见不同,在编篡《神宗实录》时被指“诬毁先帝”的罪名而遭贬,属降职处理;李是因永王李璘叛逆事遭殃,属附逆之罪。黄东归是徽宗下的专旨,类似“平反昭雪”;肃宗为立太子事而大赦天下,李免罪纯属侥幸搭上了一趟特赦便车。可以想象,一洗落魄苦闷的黄庭坚此时该是何等快慰!于是欣然渡大壑,尽情欣赏稍陟山半,竹柏荟翳连绵无际,水泉潴为大湖的西山美景。领略亭榭环往于烟霏之间,楼观映水光影荡漾的奇观。陶醉于山水胜境,心旷于冤屈,神怡于老友相聚,黄庭坚心情大畅,酒至微醺时已然神驰物外,神清气爽,气与神凝,文思泉涌下笔走龙蛇,为万州留下了这篇文书双绝的《西山题记》。

“凡夔州一道,东望巫峡,西尽郁邬,林泉之胜,莫与南浦争长者也。”这一句已将万州美景赞誉到了极致:文里的夔州即“夔州路”,是宋元时代的行政区划名称,宋代为一级行政区,北宋咸平四年(公元年)置夔州路,路治夔州(今奉节),辖区几乎包括了现在的整个重庆范围及湖北恩施、四川达州和贵州省的安顺、贵阳、遵义、铜仁等地区。也即是说黄庭坚认为在从宜宾至巫山的广阔区域内,唯有万州的自然风光最美——因碑文破损,西尽后面的两字仅存“阝马阝”,不少拓本印成“郁邬”,这是站得住脚的:黄庭坚于绍圣元年(年)被谪贬为涪州别驾,黔州(今彭水)安置。三年后又“戎州安置”,在那住了三年。用他了解的戎州与万州风景做比较是很正常的。戎州即宜宾,据《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九《戎州》(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注:蜀诸葛亮南征,于此置郁邬戍,后改为郁鄢县;唐武德元年,复改为戎州,领僰道、犍为、南溪、开边、郁邬五县。

坎坷是磨砺人生的财富,挫折是成就艺术的良伴。宋朝政治相对开明,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初即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有宋一代,士大夫因言事不当及上书议政获罪,最多也就是罢黜流放了事。无诛戮之危是大环境所致,但高居庙堂的大臣一下被贬到穷乡僻壤,心理上的失落和精神上的打击可想而知。范仲淹因庆历新政失败被贬,作《岳阳楼记》于邓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此传唱;苏轼因为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出狱后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写下《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欧阳修上书为范仲淹等人分辩,被贬为滁州知州,《醉翁亭记》横空出世……虽不能说这些经典名篇全拜苦难造就,但与作者在逆境中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更清醒、更全面的认识后,思想更深邃,认知更深刻是分不开的;黄庭坚的书法艺术能突飞猛进,一扫“棉弱”“俗气”书风,开创了前无古人的“黄体”,落难时期的经历最为关键。

黄庭坚学古而不拘古,虽大名早享,自己却并不满意:“元佑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在被贬戎州时又说:“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字差可耳。”据他自称,书艺大长于“见蜀中山水而悟运笔之法”;真正让他顿悟而入化境的,是见到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的《自叙贴》真迹(乃窥笔法之妙),及震撼船工于惊涛骇浪中“长年汤浆,群丁拔棹”的勇悍后。怀素笔意云飞剑闪,肆意纵横,如老竹骤风,笔下的“颠”其实就是意近自然之道的疏放率真;川江船工怒潮行舟,张扬的是一种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强悍生命力。表现于书法艺术即是一种蓬勃飞扬的“神”和“气”。自然神韵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卫夫人教王羲之书法于野外,所谓“点”似高山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无非是让王羲之用心去领悟坠石的力,地平线的势和老藤的韧,感悟自然的辽阔和生命的韵律。立志创新的黄庭坚潜心研究,静心领悟、捕捉自然之韵,终于脱胎换骨,创造出自成一宗的“黄体”行楷:长撇长捺似撑篙搏风,大开大阖如橹桨劈浪,纵伸横逸奇倔古拙,内紧外扬如礁岩中敛惊涛外肆,雄健大气而又潇洒灵动。《西山题记》即是其巅峰之作。

题记刻石后即称《西山碑》,历来为书家所推崇,吸引过包括范成大在内的许多文人墨客相继来游,并留下了不少题刻,文字中多有“步涪翁后”、“置酒赏西山”等语。清咸丰七年(),万县知县冯卓怀曾将《西山碑》拓片呈其师曾国藩,被曾文正公盛誉为“海内存世,黄书第一。”一时之更是声誉鹊起。在万州本地,不少书画文物界的有识之士深知《西山碑》的巨大价值。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陶梅岑先生即长年钻研、寻找黄书真迹,年曾在《中国书法》上发表书学论文《黄庭坚西山碑考释》一文,称万州西山碑与黄书代表作《松风阁诗》《伏波神祠诗》同气连枝,启承互见,同为黄书至善杰作。并痛心其现状,呼吁加大对该碑的保护力度。年6月3日,黄庭坚的一幅《砥柱铭》在北京保利春拍夜场拍卖会上以4.亿元人民币成交。《砥柱铭》创作于他晚年风格确立之初,《西山碑》落墨于5年之后,风格更成熟,行笔更老辣,已臻黄书化境。

宋代以前,高笋塘一带是一片低洼沼泽。宋至和元年(公元年)南浦太守鲁友开主持开凿聚水,凿出了一个“池广百亩”的池塘,池中遍种红莲,绕塘“建亭三,名高亭、鉴亭和集胜亭,三亭之前列射堋,植花木。”为万州胜景,名“鲁池”。黄庭坚当年即游于此;清时曾修六角亭一座专护碑文。后来池塘渐淤,茭笋长于其中,俗称“茭笋塘”,慢慢讹传为“高笋塘”;年政府从钻洞子引来太白岩山泉,建饮水塘供市民饮用,六十年代初自来水厂建成后复为休闲广场。七十年代用石头砌栏,周围种了一圈垂柳;年,建有曲桥和流杯仙子雕塑,北边是水榭茶园,塘里养有观赏鱼;年因修建双百路池塘全毁,从此高笋塘再无涓滴。

《西山碑》已在万州经历了年的风雨沧桑,现存放于西山碑亭中。由于长年风化,加上保护不善,现已严重破损。裂缝横贯全碑,第16-20行处大片字迹脱落,较完整的字已不足个了。离亭十来米处,黄庭坚塑像就局促于一方长约七米、宽约四米,堆满垃圾的小小土池中。他侧蹲青石上,左手自然曲于胸前,右手持爵,似乎正在安享流杯池中的曲水流觞之乐。可惜,陪伴他的已无荷塘月色,蛙鸣柳风。高笋塘是万州区的传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通衢闹市。虽然行政中心早于年迁往江南新区,可该地仍是万州的核心商圈。白天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晚上则成了大众娱乐广场和餐饮夜市,黄庭坚塑像被肮脏的摊棚遮蔽得密不透风。只不知,跳坝坝舞和喝夜啤酒的市民中有几人知道,《西山碑》就静躺在他们的身边,那位孤独蹙眉,饱受污浊喧嚣,油烟熏呛的老人,就是早在宋朝时就极力赞美过万州,并为万州留下了一件稀世瑰宝的黄庭坚。

醉鹰,本名杨华耕,“60后”,重庆万州人,退役老兵,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爱好文学,古文功底尤为深厚,现为重庆市万州区作协会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