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北京天津一代围绕着北京城活跃着一大批画家,而且这一派从明清时期就一直活跃,但是当代意义上的这一画家群体,我们习惯上称呼其为京津画派,这自然是清王朝覆灭之后的事情了。
所谓京津画派就是说的清末民国初期活跃在北京,天津这一代的画家群体,总的来书称呼京津画派,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一个画家群体呢,大致与这一地域长期国粹文化的沉淀与继承发展有很大关系。
而这个派系最初是有四个画家团体组成的,这就和远古时期部落组成有点类似,一开始总是很小的群体,逐渐合并成大的部落,当然这个过程其文化也逐渐发展起来,而京津画派主要是由这四个国画团体组成,分别是宣南画社、中国画学研究由、湖社画会和松风画会。
目前来看这一派的画家已经广泛等不在海内外不同国家,不仅仅是在北京,天津了,比如松风画会的创始人之一溥心畲在新中国成立后去了台湾,先后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绘画艺术,他的弟子也是遍及海内外,如今的各个画派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其他几个画派几乎濒临消失,比如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几乎没有什么继承人了。
说到京津画派的创始人们,数来数去,京津画派中天津的领军人物刘奎龄,可能也就他没有出去过深造,而且他也是一位奇才,一生涉及的题材广泛到让人难以企及,他不仅没有出过国,而且还没上过大学,绘画技法还自创简笔没骨法、湿笔撕毛法,人们习惯上都把他称呼为“翎毛大王”。
其人出生在名门望族,接受的是西式教育,这在那个时代是有钱人才有机会进入这样的学堂的,他的外传弟子何家英说,先生“不仅画了一个动物园,还画了一个植物园”。
金北楼的徒弟们在恩师去世后设立湖社,为的就是纪念老师,以志纪念静水流深、包容吐纳品格的藕湖先生,而松风画会更是以劲松品格为精神和艺术宗旨,但是在其中的会员的名字里面都会有一个“松”字。比如前期以溥伒,字松雪、溥僴字松邻、溥儒字松巢、溥佺字松窗,这“四溥”是这个画社的为核心人物。
直到新中国成立,溥儒南渡去了台湾,他最小的堂弟溥佐(松堪)补上位,成了第二代画会领导人物,后来还有晚辈启功(松壑),几乎都是一帮皇家贵族们在自己玩耍,这帮阿哥、贝勒们也的确在自己的阵地上坚持了独立风雪、宁折不弯的劲松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