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禅宗六祖惠能说无念无相无住,是什么意思呢 [复制链接]

1#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https://news.sina.cn/gn/2017-04-26/detail-ifyetxec6600750.d.html

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但如何使自己达到佛性境界呢?惠能在《坛经》中提出要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念而不念”,就是不执著于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中国古代道家学说有一句话叫做“物物而不物于物”,就是把物当做物,但是不把自己的思想束缚在物上面,被外在的物牵着跑。佛教常用这种比喻,就是人的心像一面镜子,天地万物都在镜子里面照出来,但是镜子里面何尝有万物呢?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它并不拒绝万物,人的心就应当是这样,如果你要拒绝万物,拼命地跟混沌的世界保持距离,你的心就会处在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佛教不希望你处在紧张的状态,而是一种所谓自然、放松、适意的状态,所以它告诉你连镜子都忘掉,那才最好。

禅宗有两句很美的话,很好诠释了无念的本质。一句是“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一句是“水无沾月之心,月无分照之意”。意思是大雁飞过湖泊,并没想到把影子留在湖泊上,湖面映照大雁的影子啊,湖面本身也不是有意要留住大雁,完全是一种巧合;水和月亮相互映照,但是,水并没有要沾月亮的光,月亮也并非有意要把自己的光分给湖面。

按照禅宗的说法,人应该对一切现象世界及现象世界留在心里面的念头,采取一种无念的状态,就是虽然有来往,但是不执著。所以佛教有句话叫无执,佛教认为人有痛苦,有烦恼,就在于人有“有我之心”。无念说到底,就是连“我”都不能有,是不固执,随意而自然地待在世界中。

无相可以解释为看而不看,听而不听。如果你闭目塞听,你就会很痛苦,因为人毕竟有着种种感觉,禅宗所说的无相,其实在说,我们可能也看到也听到了,但要像风过耳、影过眼一样,使自己不被一种形、色、声所束缚,自由的意义是能够随心所欲,是自我感觉到空间的宽阔无边。

无住就是在一切现象中不停留自己的意识的脚步,六祖惠能主张要在一切现象上不要固执、不要留恋、不要停留,如果你有一念停留,那你所有的念都被停留,这这个地方等于是被这个念头所束缚,

苏东坡的一个故事,可以很好的诠释什么是无住。苏东坡又一次登山,他看见山很高,山顶上有个寺庙,心情很沮丧,心里想我是真爬不上去了,但同时心里又想,我今天一定要爬上去,于是就不停的爬。到了半山腰,他在一个叫松风亭的地方休息,他想起一句话,“有什么歇不得处”。意思是,苏东坡突然醒悟到,我干吗一定要背爬上去的这个念头束缚住,搞得我那么紧张。我想爬就努力去爬就是了,为什么非要用一个目标来规制自己的行为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