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艺惠藏书法可以修身养性,陶治情操,打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丁嘉耕自幼酷爱书法,研究书法30余年,曾师从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我国书坛泰斗沙孟海教授。在浙江工作的13年间,得到沙老在理论和实践的悉心指导,使丁嘉耕书法在短短的几年间出现质的飞跃。30年前,沙孟海大师对丁嘉耕宠爱有嘉,曾预言“坚持数年,定有大成”。丁嘉耕在他艰辛坎坷的书法艺术生涯中,一方面修炼人品,一方面修炼书品。书法大师李铎先生赞扬他不贬友人,正气凛然。

书法可以修身养性,陶治情操,打造心灵净化,艺术美感。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在漫长的演变发展历程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中国的书法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其所蕴藏的特质、形式美和抽象性,在世界各类艺木中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书法起源很早,它是伴随着汉字而出现的一门视觉艺术,汉字始终是书法的灵魂,如果书法脱离汉字的书写形式,就会变得不伦不类。试想一下,若用拉丁字母写书法,写出来的东西肯定缺乏视觉美感。

只不过,在多年前仓颉造字后,人们在器物上刻写汉字时,对字体笔画的造型,结构的排列,章法的布局等,还没有统一的规则,没有产生审美意识,因此,此时期的汉字,完全是按照物象的形状来刻画,是一种象形文字。

直到秦汉时期,汉字已经发展得已经比较成熟,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增强,在书写汉字时,有意识地增加了字体造型的美观性,以及审美趣味上的变化,所写的字,除过注重线条曲直、长短、粗细、虚实的变化之外,还注重字体的结构美、造型美和平衡美,通过这些变化,让汉字的书写大大增强了艺术趣味,于是,“书法”的概念在此时正式确立起来。

两汉时期流行碑刻艺术,碑刻艺术因为是在书法底稿上进行镌刻,这一现象进一步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到后来,书法艺术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跟汉字的发展相辅相成,因为汉字,书法诞生了许多美轮美奂的字体,给中国美术贡献了丰富的文化基因。那么,书法对个人的修身养性主要体现在哪里?我认为,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其一,能提高个人的审美修养。

书法最早以实用性为主,是以书面交流工具而存在的,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扩充艺术趣味,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大大提高。北宋时期当印刷术高度成熟后,不再需要书法担当实用目的的作用,因此,书法自然而然变成纯粹的艺术。

书法因为以汉字为载体,汉字本身具有造型美、结构美、形态美的特征,通过书法,这些审美特征进一步释放。当一个人在写书法时,很容易接触到这些审美特征,受这些审美特征的熏陶,个人的审美修养会大大提高。许多书法家之所以能搞设计,可以画画,根本原因是他们的审美修养较高,有能力做这些事情。

其二,能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

书法跟文学历来是水乳交融,文学作品给书法提供了书写内容,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像书法名帖《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张好好诗》、《寒食帖》、《松风阁诗》、《韭花帖》等等,都是书法家有感而发,提起毛笔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学作品。

写这些字帖的作者不但书法功底很高,文学修养也很深厚,这些文字集情感、气势、韵味为一体,通过毛笔写出来后,完全是不可复制的书法作品。

可以说,创作书法时,如果可以自作诗词,打通不同艺术之间的共性,肯定可以提高文化修养。

即使自己不能创作诗词,而是抄写唐诗宋词,通过长期接触经典诗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完全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文化修养也会稳步提高。

其三,能锻炼身体,调整心态,利于身心健康。

写书法时,都是站在书案旁边,单手执笔,依靠腕力和指力来写字,这对锻炼一个人腕力和指力的灵活性,磨练眼睛的观察力合脑子的活力,以及谋篇布局的统筹力,都有很大帮助。

况且,写书法时,笔法的轻重缓急的变化很多,为了避免出现错误,书写者需要集中精力书写,通过长期这样锻炼,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精神专注力,活跃脑思维。

整体来看,不论是身体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学习书法十分有益身心健康,完全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艺惠藏#

「艺惠藏」九旬画翁李夜冰先生的彩墨荷花融汇中西尽显大家风范

「艺惠藏」丁嘉耕用笔气韵生动,观其作品古朴厚重,尽显正大气象

「艺惠藏」红墙画家陈清泉山水画《气壮山河》走进最高殿堂

「艺惠藏」丁嘉耕是我国书坛泰斗沙孟海、欧阳中石教授的得意弟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