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轼,真正的茶痴 [复制链接]

1#
甲氧沙林是不是治疗白癜风的药物 https://m-mip.39.net/pf/mipso_4341463.html

年1月8日,是苏轼的岁诞辰。这位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不仅一生热爱美食,寄情山水,还是个名副其实的“茶痴”,他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后人们留下了不少隽永的咏茶诗句。在苏轼诞辰之际,我们来聊聊这位茶人与茶的趣闻轶事。

“七分茶,八分酒”

喝茶的朋友们大多听过“七分茶八分酒”的典故,就是说倒茶要倒七分满,而倒酒则要倒八分,这个典故便与苏轼有关。传说王安石托苏轼取三峡中峡的江水来泡茶,结果苏轼贪看风景忘记取水一事,最后只好取了下峡的水回来交差。苏轼本想着三峡河水湍急,下峡的水也不会有区别,却不料被王安石发现了。王安石解释说:“上峡水性太急,下峡水性太缓,惟有中峡的水,缓急相半,水性中和;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方才见茶色迟迟未现,故知必为下峡水。”

茶泡好,王安石亲手给自己和苏东坡各倒了一杯,却只有七分,王安石又说道:“斟茶七分,表示茶叶的珍贵,也是表示对送礼人的尊敬。斟满杯让你驴饮,你能珍惜吗?好酒稍为宽裕,也就八分吧。”

苏轼一听,心服口服,从此也流传下了“七分茶、八分酒”的故事。

“饮茶三绝”

苏轼自己也十分爱茶,他对饮茶之道十分讲究,有所谓「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

对于水,苏轼有自己的要求:“活水还须活火烹”。他还在《试院煎茶》诗中,对烹茶用水的温度作了形象的描述。他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以沸水的气泡形态和声音来判断水的沸腾程度。

至于壶,就更为讲究了,苏轼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也就是说金属的茶壶不宜烧水。据说,苏轼在宜兴时,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烹茶审味,怡然自得,题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

东坡壶图源网络

“东坡茶”

除了对烹茶颇有研究以外,苏轼对茶的功效也深有研究。在熙宁六年公元年在杭州任通判时,一天,苏轼因病告假,游湖上净慈、南屏诸寺,晚上又到孤山谒惠勤禅师,一日之中,饮浓茶数碗,不知不觉间病便好了。苏轼大喜,便在禅师粉壁上题了七绝一首: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虽然有可能是不上班病就好了,但苏轼对茶的热爱还是可见一斑的。另外,苏轼还在《仇池笔记》中介绍了一种以茶护齿的妙法:

“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

这种被称为“东坡茶”的饮茶法便是苏轼自创的,热爱着茶的苏轼将茶带入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爱它,就为它写诗”

苏轼一生钟情于茶,写了近百首与茶有关的诗句。

他赶路口渴时想茶:“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他睡觉之前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

他看风景时要喝茶:“休对古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他甚至在梦里都在喝茶:“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

在他创作的散文《叶嘉传》里,他将茶拟人,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豁达的心。每到一处,品一处的好水佳茗,留下一段诗句。苏轼的心境,正是爱茶之人的心境,自在,豁达,无畏,乐观。当我们在品茶之时,想到他的诗句,更要想到他是一名怎样的茶人。

品茶,初品是茶味,再品是别人的人生,最终,其实都在品我们自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