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和浩特7月14日电题:经历疫情“大考”内蒙古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中新网记者乌娅娜
14日上午,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围绕加强公共卫生检测预警体系建设开展专题协商。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内蒙古积极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公共卫生体系日趋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党组成员、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欧阳晓晖通报了内蒙古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
记者了解到,年内蒙古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资金投入达到28.69亿元人民币,比年增加了14.6%;目前公共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已达到人,比年增加了15.3%;加强以57个鼠疫自然疫源地为重点的疾控中心PCR实验室建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经过一年时间,内蒙古实现了个旗县(市、区)疾控机构PCR实验室的全覆盖。
此外,国家14类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艾滋病多年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结核病发病率持续降低,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全面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全国名列前茅,重大公卫生共服务项目考核排名中国前十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连续3年排名中国前五位。
欧阳晓晖介绍,内蒙古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传染病、免疫规划、慢病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疫情防控健康码、核酸检测以及大规模筛查等一批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内蒙古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先后成功处置了甲型H1N1、H7N9流感和局部地区鼠疫等传染病疫情,形成了包括指挥调度、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流调排查、社会管控、医疗救治和物资保障等在内的一套较为完善的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内蒙古用26天实现新增确诊病例为零,用55天时间实现确诊病例首次清零,用20天时间打赢满洲里疫情歼灭战。欧阳晓晖介绍:“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监测预警方面,充分发挥大数据支撑、网格化管理、核酸检测、地毯式排查等作用,快速查找密切接触者,精准划定防控单元。”
“但是处置疫情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问题。比如,医防结合不紧密、疫情相关信息数据共享和应用不充分、防控物资储备和供给不足,特别是关系到早发现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灵敏度不高、手段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只有建立起区域协同、部门联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才能抢占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先机,牢牢把握主动权。”欧阳晓晖同时说道。(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