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白癜风专家驻鄂全国*协委员呼吁:将万里茶道申遗列入国家计划
来源:长江 作者
穿越中蒙俄三国,绵延1.3万公里,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商道。昨日,吴超、浦金辉、马力等多位驻鄂全国*协委员联名呼吁,推动万里茶道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立项工作,建议将其列入申遗的国家计划。
万里茶道是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中国茶叶经陆路输往俄罗斯和欧美的贸易通道。它跨越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8省区及中、蒙、俄3国,横贯亚欧大陆,是中西文明交流与共享的平台。
委员们认为,万里茶道促进了东方文化和农业文明的西输,开辟了近代西方文化和工业文明在东方传播的通道,应该成为人类共同珍惜和保护的珍贵文化遗产。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符合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有关标准。
委员们说,推动万里茶道申遗,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深化我国内陆城市与俄罗斯、蒙古及欧洲各国的开放合作;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地位,彰显自信自强的文化强国形象;有利于推动沿线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各地茶产业及茶文化再创辉煌。
据悉,部分驻鄂全国*协委员计划联合相关省区*协委员,以联名提案的形式将建议提交全国*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背景
武汉被公推为申遗联络城市
武汉市(史称汉口)17世纪便是福建、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湖北、河南茶叶外销的最大集散地,也是万里茶道历史遗存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
2014年11月第三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上,沿线8省区正式确定,湖北省为8省区申遗联络省份,武汉市为申遗联络城市。
近代汉口的崛起与茶叶贸易密切相关。美国人罗威廉所著《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年)》一书指出:如果不是茶叶贸易,实际上没有一个西方人会涉足这个城市,在西方人眼里,茶叶是汉口存在的惟一理由。世界因茶而认识了大汉口,汉口因茶而享誉全世界。
有学者考证:晚清时期,丝、茶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传统大宗商品,多以广州为输出港口。汉口在辟为通商口岸的第二年,就在茶叶出口方面把广州抛在了后面,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基地。
从1861年汉口开埠起到20世纪初,中国茶叶垄断了世界茶叶市场的86%,汉口输出的茶叶占国内茶叶出口总量的60%。东方茶叶港地位的形成直接推动了近代汉口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