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庭坚57岁大字行书,153字笔墨俱佳 [复制链接]

1#

 *庭坚作为“宋代四大书家”之一。他的书法在上溯晋唐遗风、学习前人的经典书法理论的同时,后世中对他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苏轼。

从传世的的*庭坚手札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苏轼的书法。而*庭坚也是作为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苏轼门生,*庭坚在他自己的书论中,也是对苏轼的评价颇多,且对他的艺术成就推崇备至者。

苏轼不仅作为*庭坚在文学上的老师,苏轼对*庭坚的书法成长也是影响颇大的。如*庭坚对苏轼的评价:“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业”。

“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

《松风阁诗卷》,作为*庭坚在行书上的一个代表,全卷是字,是*庭坚在57岁时所写。

崇宁元年()八月,*庭坚在游武昌路径松风阁处,由感而发自诗一首,借此抒发自己对现实的感慨。对友人的怀念,用笔劲健,结体瘦长,撇捺开张大度,

清代的孙承泽曾评价“最爱《松风阁诗卷》”、“正书劲秀,全用柳公权法”,作为*庭坚的一卷大字行书,它的笔法精妙,我们可以称之为“纸墨俱佳”,横画横戈长戟,竖画力拔千斤,结体上可以看到*庭坚受到《瘗鹤铭》和柳公权在楷书方面上的影响,是*庭坚在晚年时期的得意之作。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风鸣娲皇五十弦,

洗耳不须菩萨泉。嘉三二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泉枯石燥复潺湲,

山川光辉为我妍。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钓台惊涛可昼眠,

怡亭看篆蛟龙缠。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