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独立的文化批评才能免于傲慢与偏见divepd4y [复制链接]

1#

独立的文化批评才能免于傲慢与偏见


日前,韩寒和陈丹青在湖南卫视一档电视节目中语出惊人,“炮轰”众多文学大师,称老舍、茅盾、巴金等人的“文笔很差”,“冰心的完全没法看”,引起一片哗然,有支持的,更多的则是反对。(6月19日《广州》)看了太多令人沉闷厌烦的批评,像韩寒和陈丹青这种“口无遮拦”的表达,实在是可以挑动一下我们对文化批评有些麻木的神经。不难想象,他们对老舍、茅盾、巴金等人开炮,“对大师不敬”,想必会因为让人感觉不舒服而备受诟病。若批评不独立,则批评已无意义。对于文化批评,我们不想看到那些以术语、概念、考证包装的陈词滥调,更不想看到失却担当的不纯洁的批评。让文化批评不再涂抹着厚厚的万金油,让文化批评不再有太多的贞节失守,我们太需要批评家去讲真话了。真话,最起码的前提,得是真心话。由此,我想问的是,对于韩寒和陈丹青所谓的“口无遮拦”,到底是他们太傲慢呢,还是我们本身存有偏见呢?诚然,韩寒认为老舍、茅盾的文笔很差,陈丹青也认为巴金、冰心写的没法看,未必暗合了其他人的审美趣味与阅读习惯。但恰恰就因如此,我们又必须换位思考,的确,韩寒与陈丹青是可能不喜欢这些作家作品的。其实对每一个人都一样,有些被奉为经典的大师文章,很可能在我们眼中就不名一钱。对此,我也不例外。值得一提的是,陈丹青还坦诚地表达不喜欢余华、苏童作品,不怕得罪人,敢于说真话,这难道不正是当前独立批评最为缺乏的吗?其实,韩寒与陈丹青的“口无遮拦”,只不过是个人审美的自由表达而已。在真正的批评失语与虚伪的表扬盛行的年代,那种随声附和,说假话说空话的文化批评,本身就是文化批评的最大悲哀。最平实的表达最真实的体会,文化批评才能真正凸显其价值,才能有助于文化艺术创作的健康发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