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入冬以来,呼和浩特市地区日平均气温较常年相比一直偏低,进入年,在开年第一周呼和浩特市又一次遭遇“霸王级”冷空气的强势侵袭,恰逢1月5日为“小寒”节气,“小寒”节气遇上“寒潮”天气,两者共同发力,造成呼和浩特气象站在1月6日9时出现-27.2℃的最低气温,已达到了近35年来的最低气温值。小寒之后的这一天,是呼和浩特市35年来最寒冷的一个早晨。
由于此次冷空气势力较强,在冷空气南下侵袭呼和浩特市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强的偏北大风,截至1月6日14时,呼和浩特气象站已经出现瞬时14.1m/s的西北大风,风力等级达到6级。目前,全球拉尼娜形势仍处在发展阶段,因此呼和浩特市气温偏低的状态还将持续。
此外,随着气温降低,冻土深度不断增大,呼和浩特城区冻土深达93厘米。按照中国气象局业务规定,当地面温度降到0℃或以下,土壤开始冻结时,应在每日8时观测一次冻土,直至下一年土壤完全解冻为止。近日来,随着冷空气轮番来袭,使冻土深度相比年同期增加近20厘米。长期连续的冻土观测对于工程设施的建造和稳定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冻土对抑制虫害和农业生产都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今年冬天还会有多冷?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介绍,目前经历的正是冬天最冷的一段时间。今年冬天还会有多冷?从未来预测看,后期还会有冷空气活动,但强度达不到这两次全国型寒潮的程度。1月中旬后期开始,部分地区的气温会逐渐回暖。而气温偏低的原因,一是北极极涡比较弱,有利于冷空气入侵;二是赤道中东太平洋目前处于发展盛期的拉尼娜事件,冬季全球温度偏低的概率较大。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
责编:赵鹏飞